北京市彩叶造林工程取得显着成效
自2001年首都绿化委员会提出彩叶造林工程以来,北京市累计建成彩叶林近20万亩,形成了10处具有一定规模的彩叶观赏区,工程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彩叶造林工程概述 2001年1月16日,首都绿化委员会第20次全会提出了在本市重点景区、重点公路干线两侧实施彩叶造林工程,创建层林尽染、万山红遍的生态景观,实现“山山看红叶”的目标。从2001年开始,彩叶造林纳入全市重点工程建设,并列入了历年市政府为群众办实施的重要内容。按照“集中连片、形成规模、突出景观”的原则,重点建设名胜古迹区、风景旅游区及交通干线等周边地区。每年安排计划任务2万亩、投资1000万元,9年来全市新增彩叶林面积近20万亩。目前,全市彩叶林面积累计达到35万亩,形成十处具有一定规模的彩叶观赏区,已经成为市民秋季旅游观光、休闲游憩的重要场所和理想去处,工程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2009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实施彩色树种造林工程建设3万亩,栽植黄栌、元宝枫、栾树、栎类、臭椿类、地锦等各类彩色树种180万株,经区县调查,成活率均在92%以上。 工程建设规划 为推进彩色树种造林工程建设科学发展,2007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编制了《北京市彩色树种造林工程建设规划(2008-2015年)》。明确了工程建设目标、任务、范围。 彩色景观林建设总体规划目标是:到2015年,全市山区彩色景观林面积达到40万亩,打造10处彩色景观区、6条彩色景观带,建设30个彩色景观点。 要建设的十大彩色景观区分别是:(1)云居寺、十渡、石花洞彩色景观生态区;(2)青龙湖、北宫彩色景观生态区;(3)九龙山、妙峰山浅山彩色景观生态区;(4)京西小西山(香山、百旺山、凤凰岭)彩色景观生态区;(5)十三陵、八达岭彩色景观生态区;(6)龙庆峡、松山、玉渡山彩色景观生态区;(7)慕田峪长城、红螺寺、青龙峡彩色景观生态区;(8)密云水库环湖、司马台、古北口彩色景观生态区;(9)顺义浅山地区龙湾屯彩色景观生态区;(10)平谷北山,金海湖彩色景观生态区。 建设通往外埠的六条山区彩色景观带:京原线、京兰路(十渡云居寺沿线)、京包线、京张线、怀丰公路、京承高速。 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为规范彩色树种造林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提高工程建设水平,确保成效,2007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制定印发了《北京市彩色树种造林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试行)》(京绿造发[2007]4号),对工程审批程序、建设标准、规划设计、检查验收、项目资金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 一是要求突出重点、集中连片、形成景观。原则上要求造林地块成片面积要在300亩以上,规划区域面积不低于5000亩,规划区成林后彩色树种的比例不低于50%,新造林地块彩色树种的比例不低于80%。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优化设计、丰富树种、突出景观、自然和谐的原则。树种选择上,选择耐旱、抗性强、色彩优美、观赏期长的优良苗木,以乡土彩色树种为主。主要树种有14个:春色叶以栾树、臭椿等为主;秋色叶以黄栌、元宝枫、火炬、栓皮栎、槲栎、蒙古栎、柿树、爬山虎、五叶地锦、白蜡等为主;常年异色叶树种选择以红叶李、紫叶小檗等为主。 三是严格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坚持设计审批制,加强工程建设监督管理,严格检查验收和资金管理。2009年,根据北京市财政绩效考评工作的要求,北京市源隆会计师事务所对北京市2008年度彩色树种造林工程项目进行了绩效考评,考评专家给予了优秀等次的评价。 四是加强信息宣传工作。报刊杂志、电台电视每年给予宣传报道,扩大了工程的影响,促进了京郊秋季红叶旅游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