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宫“变脸” 大报恩寺规划面临调整
7月中旬开始的大报恩寺遗址地宫考古发掘,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原本认为“隶属”大报恩寺塔的佛塔地宫,却意外挖到了早其400年的长干寺地宫。这一考古“插曲”,让这个历经多年曲折才上马的园区项目,再次面临建设规划的调整。 2008年4月28日,《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塔暨遗址园区规划设计方案》在规划网和规划展览馆同时公示。按照计划,旧塔地宫遗址将建成遗址广场,在其北侧相同的位置将建成高108米的新大报恩寺塔,该塔“外观继承明初琉璃塔风格”。公示方案介绍:“大报恩寺塔遗址和琉璃新塔的关系是此次规划的重点,也是遗址公园的核心。”新塔和旧塔遗址将构成一条南北向的“新旧塔轴线”。这条轴线是“遗址公园最主要的活动场所”。 潘谷西团队另一位专家、东南大学陈薇教授告诉记者,在之前的规划方案中,大报恩寺塔的重建选址已经确定,新塔址北移后避开了大报恩寺遗址的中轴线,理论上不会和大报恩寺塔地宫有位置上的冲突。“不过,在重建工程启动前,肯定还要寻找真正的大报恩寺塔地宫。”陈薇表示,目前的规划肯定需要调整,但具体方案要等到新一轮考古工作结束后才能有定论。 作为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塔暨遗址园区项目的承建方,大明文化公司也及时对规划方案做出了调整。记者了解到,在最新方案中,园区内增设了大报恩寺琉璃塔博物馆、世界佛塔文化博物馆和中国琉璃艺术博物馆3处主题展示,从多个侧面展示以大报恩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和以五彩琉璃塔为象征的明代文化。从自身条件来看,大报恩寺遗址的交通条件比法门寺优越,地宫出土文物比雷峰塔地宫文物等级更高,因此规划调整后开发前景也更加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