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景观 查看内容

评论:“文化大观园”里到底有多少文化

2008-4-14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30| 评论: 0

摘要:   几乎在与“中华文化标志城”引发争议的同时,(相关内容: “中华文化标志城”告诉我们什么 ) 甘肃几个地方日前又陆续传出消息:华亭县宣布推动建设“秦皇祭天文化广场”,永靖县开工建设西北规模最大的孔子文 ...
  几乎在与“中华文化标志城”引发争议的同时,(相关内容: “中华文化标志城”告诉我们什么) 甘肃几个地方日前又陆续传出消息:华亭县宣布推动建设“秦皇祭天文化广场”,永靖县开工建设西北规模最大的孔子文化教育研究中心,临洮县宣布投资8000万元建设“老子文化园”……人们不禁要问:项目繁多的“文化大观园”里,到底有多少文化内涵?

  这些“文化”项目,几乎每一个都打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招牌,同时又与“带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人民群众致富”等挂钩。应该说,一些地方打出历史文化牌,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热爱传统文化,出发点是好的,适度开发也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在一些地方,历史文化牌打得变了味,“文化”叫得特别响亮,乃至胡乱夸大、生搬硬造,炮制出“假文化”。这种“假文化”不仅缺少文化内涵,还会造成经济损失。因此,以开发历史文化遗存、服务经济发展为目的打文化牌,不是不能做,而是首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不能牵强附会,更不可遍地开花。

  建设历史文化类的公园、广场、街道或举行祭祀活动,既要符合历史实际,也要符合现实实际;既要有扎实的研究基础,做好科学规划,又要细算一下账,即投资能否收回,多长时间收回等。这些项目涉及文物、文化、旅游、土地、规划等诸多部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不能简单、草率。

  如何利用历史文化遗存,带动旅游等产业发展,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总的原则应该是,允许探索,但必须具有一定的前提条件,不能夸大或过头,也不能破坏现有的文物或景观。

  开发历史文化市场,可以有多个层次,有的人喜欢看原汁原味的,也有的人喜欢人造的,二者并不矛盾。但不管开发哪个层次的市场,都不能制造文化“垃圾”。以文化之名打文化牌的“大观园”项目,个中文化底蕴是否深厚、是否值得开发,有关部门应该三思。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