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景观 查看内容

圆明园第3次“劫难”:在异地沦为主题公园

2008-3-26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594| 评论: 0

摘要: 相关内容: 重建圆明园冲突白热化 横店启动建设圆明新园 总投资200亿拟5年建成 圆明园疑秘密施工 论战中的圆明园修复:修还是不修 这是个问题 中国人将重建圆明园了,总耗资200亿元的圆明新园将在浙江横 ...
相关内容: [URL=http://news.zhulong.com/dongtai/read80300.htm]重建圆明园冲突白热化[/URL] [URL=http://news.zhulong.com/dongtai/read79690.htm]横店启动建设圆明新园 总投资200亿拟5年建成[/URL] [URL=http://news.zhulong.com/dongtai/read61212.htm]圆明园疑秘密施工[/URL] [URL=http://news.zhulong.com/dongtai/read61608.htm]论战中的圆明园修复:修还是不修 这是个问题[/URL] 中国人将重建圆明园了,总耗资200亿元的圆明新园将在浙江横店开工。当满目疮痍的圆明园在异地沦落为歌舞升平的主题公园,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   1861年,法国文豪雨果在一封信中写到:在地球的某个地方,曾经有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BAIKE]圆明园[/BAIKE]。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   这样的杰作,历时一个多世纪于1707年建成。它汇聚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园林景观,建筑和部分西洋建筑的精华,是中国清代举世无双的皇家御苑和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   在历史的演进中,它遭遇过两次劫难。一次是一百多年前它惨遭八国联军焚毁,沦为废墟至今。另一次是辛亥革命后,清政府放弃管理,圆明园沦为无主之园,遭受着第二次大规模的洗劫。   时至今日,圆明园诞辰301岁。这一次,它伴随着来自社会各界的巨大争议,正面临着人为制造的第三次“劫难”。   [B]徐文荣和他的“梦想”[/B]   晚年的徐文荣,要重建一座圆明园。这个重现当年“万园之园”繁华胜景的梦想,在他脑中酝酿了15年。   74岁的他,在15年前就做了收集圆明园资料和图纸等准备工作。2006年9月,身为浙江横店社团经济联合会主席的徐文荣,正式对外宣布:筹资200亿元,在浙江横店重建圆明园。   按照他的设想,重建工程总占地面积347公顷,将按照146年前被英法联军烧毁的圆明园的实景1:1恢复。   此言一出,他与项目便一齐接受着社会上诸多争议。然而身处台风中心的他,处之泰然,不顾一切依旧践行自己的信念。直到2008年2月18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这个孕育了15年的梦想,让他的发言因兴奋而激越。   他以民间团体“横店共创共有共富共享工作委员会”(简称“四共委”)掌门人、重建项目的发起人和倡导者的身份列席。当天,宣布正式启动工程的社会公募,异地重建的一期工程将于年内动工,投资200亿元,5年内完工,将于2013年正式对外开放。据悉,圆明新园共分15个区块126个景观,包括正大光明、福海等具有中国古代园林特色的名园胜景和西洋楼花园等西式园林景区。   自此,社会各界一片哗然。知名学者叶廷芳将圆明新园斥为“假古董”,认为这种重建是毫无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劳民伤财行为。还有人质疑,用200亿去建一个复制品,在中央大力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是否是一种资源浪费?   急骤的暴风雨,激起了北京圆明园管理处的首次表态。2月27日,圆明园管理处新闻发言人表示:圆明园具有惟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圆明园不同意异地重建。“重建行为违反了文物法、侵犯了圆明园的知识产权,并对其异地重建的资料权威性和准确性表示怀疑”。   然而,就在北京圆明园管理处首次表态、公然反对的当天,圆明新园项目开始启动。   “全部的西洋建筑和40个中式景点的设计已经完成。”横店重建圆明园项目总设计师张先春近日接受采访时说,为保证在2008年底完成设计,40人的制图团队一直加班赶工,另外还有专家组的智力支持。   [B]所谓重现“艺术经典”[/B]   社会上对重建圆明园的质疑声,并没有因他创业意志和个人光环而减弱。   有人声色俱厉地指出:他的构想,不过是想为横店影视集团这个“东方好莱坞”平添秋色,以公益项目的形式、打着文物保护的招牌进行赢利性的商业运作。   知名财经观察员东方愚在文章中指出,这只是一次噱头式媒体营销行为。“横店方面所宣称的‘鼓舞国人志气,进行爱国教育’只不过是资本游戏的文化附庸。打‘民族’牌,拉人赞助,恐怕有些自欺欺人,倒是打银行的主意,有司马昭之心。”   徐文荣并没有回避这是赢利性的旅游项目,“不想赚钱,是傻子!”他将此定位于影视主题旅游公园,促使横店旅游产品迅速升级。他坚信,“昔日的圆明园雄姿不再,但其所积淀的历史文化、人文信息以及带给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耻辱,不会因重建一座新园而有丝毫消淡”。   事实上,在圆明园管理处表明态度的第二天,横店方面也在媒体前表示,新园不仅不会对圆明园及其声誉造成破坏,而是对圆明园更好的保护。   “这怎么是在保护呢?”我国著名文物保护专家谢辰生严厉地指出:“复制水平达不到还原效果,这是在糟蹋、丑化圆明园,是对文物的亵渎。”   针对圆明园方面关于违反《文物法》和侵犯知识产权的指责,横店方回应称,圆明新园不是文物,只是艺术经典的重现。所以只要土地项目审批完成就可动工,不需要国家文物部门的批准,也不涉及是否违反文物方面有关法律问题。   [B]在违规中前行[/B]   针对在悄无声息中启动的项目,圆明园方表示,“如果横店只是做仿建圆明园的人文景观或主题公园,也没意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迁建与重建都必须具有充分的理由,不允许仅为了旅游观光而实施此类工程。”   据深入一线调查的记者发现,该项目在土地审批、项目投建的程序以及对老百姓的补偿方面也存在着不合理之处,比如有着未批先用、未批先占等违法的操作程序。虽然村里树木、果树补偿标准已公布,但莲塘村村民徐某反映补偿条件并不合理。“一棵橘树一年最低产橘50斤,每斤5毛,也有25元。而按照标准,大橘树每棵补偿9块,小的3块。但人家一次性只补偿这些。”   政府等机关在该项目的进程中,表现出活跃之态。   “如果圆明新园建成,各项消费也会成倍上来,到时税收有望翻番。”横店镇委书记申屠福华表示。   目前,东阳市政府专门为此成立项目协调小组,由常务副市长挂帅,下设项目报批、土地报批,资金招募三个小组,全力为该项目顺利获批进行运作。2006年8月,浙江省一省委领导在金华市(管辖东阳市)发展横店圆明园报告中批示,要求“各部门给予支持。”目前,东阳市正筹备将圆明新园工程申报成省级重点项目。   建筑学家汪之力认为,在浙江重建,除了历史、地理和气候条件,由一个省打着圆明园名义去募集资金更为不妥。在文物保护专家谢辰生看来,政府的角色有待商榷。   然而,这些本不该出现的隐秘痼疾,并没有影响该项目的高速运转。   据了解,该项目所征土地为政府公开出让的土地,依据政府公开价,估算为70万元/亩,另加项目拆迁费约为1.5亿元,总计土地征用费达44.6亿。如果项目启动,十余个自然村因此搬迁,5000余人失地后将在别处统一安置。迄今,当地已有90%的村民完成迁坟。   而根据某报1月28日的报道,该项目首批土地尚未获得审批。   徐文荣表示,“逾6000亩征地,都是四荒地,即荒山、荒地、荒坡、荒水和少量的三类土地”,“我们非常珍惜每一寸土地。我们规划利用的荒地,常年无人耕种,早已废弃。”   然而,记者走访发现,在圆明新园规划区内一些村庄,四处可见成片的松林。   东阳市林业局长张望峰介绍,如果原来是山林,转让后用于建房造景,那就是违法。   根据法律规定,建设用地报批,如果按圆明新园项目单独申报,6165亩需要国务院审批。如此庞大的占地面积,让更多本是持怀疑态度的反对者,猜疑这是一场新型的“圈地运动”。   运作程序的纰漏和呼声渐高的争议,丝毫没有阻挠项目的进程。据悉,获得的土地,被圆明新园建设方称为项目资产,增值效应明显,成为投资者的“绿色银行”。   按徐文荣的说法,70亿元的建设资金,将通过民间捐款、社会力量投资参股等方式获得。而用于文物回收和复制的130亿元,则只接受社会募捐。投资只限人民币入股,募捐面向国内外。   据了解,为回报捐赠者,捐资1亿元以上的单位,可塑单位负责人全身铜像,安放在园内显著位置,单位立功德碑,发金质纪念牌和证书;而捐资5亿元以上的单位或个人,塑全身金像等,家属三代免费参观。   2006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署名为郝洪的文章中提出,如果该项目属于商业项目,其资金筹措渠道与项目运作方式显然违反了《基金会管理条例》。   据悉,目前项目经营主体浙江横店中国圆明新园股份有限公司已吸收建设资金15.62亿元;募捐主体浙江华夏文化发展基金会重建圆明园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已接受各方募捐1.24亿元。   徐文荣仍旧信誓旦旦表示,“建圆明新园不会向银行借贷一分钱,不向企业摊派一分钱,不要国家补助一分钱,也不向老百姓借用一分钱”。只是他的这一“四不”政策,并没有引来多少喝彩。   “他身兼两职,一是热衷商业化运作的横店集团掌门人徐永安的父亲,一是自称公益性质之浙江华夏文化发展基金会的总头头”,东方愚在文章中写到,“如此双重身份不能不令人怀疑:到底能不能做到不偏不倚?哪些市场人士会为这一虚无缥渺的项目埋单?”   “以圆明园名义募集资金,是很容易打动人们爱国心的,但必须由国务院批准并实行严格管理。否则容易为不法分子所利用”。建筑学家汪之力指出。   [B]“新圈钱圈地”运动[/B]   风波并没有平息,炸弹爆破后的余温未散。此事的另一矛头指向“该项目是怎样的态度和性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张廷皓称,重建圆明园,是商业作秀,是崇高口号背后的圈钱圈地的行为,是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   建筑学家汪之力的观点是,盲目复建是对历史和科学的背叛。   文物保护专家谢辰生认为,圆明园是中国的圆明园,它的署名权、冠名权都是属于国家。对它的任何目的的复制和复建,都是对国家利益的损害。   “圆明园作为文物,不可复制。浙江横店的举动,是无视文化的价值,是对中国文物的亵渎”。腾讯空间首页一篇文章中写到。   “圆明园的价值在于它的历史象征意义,不可以随便篡改和颠覆。”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教授说,圆明园已在大火和抢劫中死亡了。   阮的观点代表了包括媒体、学者和普通公众在内的许多反对者的意见。他们认为,圆明园的复建并不能提升国人的自豪感和骄傲,圆明园的最佳状态是“保持它一片废墟的历史风貌”。圆明园不能重建,应该是国人的一种普遍共识与要求。   中国某知名网站进行的调查显示,63%的投票者不支持重建圆明园,9%的反对者认为重建是“商人沾满铜臭味的破坏”,只有23%的人支持重建圆明园,其主要理由是“能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警示后人”。   对于一些支持者,谢辰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现出激愤的神情:“就是应该让这些人受到教育,不要数典忘祖。这些钱要真正对社会负责任,扶贫可以,捐献希望工程可以,支援西部大开发也好啊。”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5年西藏GDP总量为250.60亿元,与圆明新园的投资不相上下。   正如业界人士在采访中表达出的迫切担忧,如果此事没有妥善处理,一旦口子被打开,将很可能导致以后一系列复制文物工程的泛滥。   文物保护专家,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表示,在2002年修订《文物保护法》的现场,专家曾为文物复制问题讨论过,但并没有写入案,理由是“他们认为,中国还不会出现这样的人,做这样的事。”   2007年,评论家朱大可在一篇文章中写到,“圆明园是在清朝鼎盛时期修筑的巨大的建筑拼盘,所有中世纪花园的总和以及帝国花园狂欢的历史巅峰。”   只是,当年圆明园的胜景之美,美到何种程度,无人知晓。据史料所载,当年圆明园是皇家调动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历时150年、耗资数亿两白银建成,其惊人的花费和工艺水平非一般人能够企及。   那么,仅靠一家民间机构,是否有能力和技术完成如此的宏伟巨制?   徐文荣表示,依据他们建造明清宫苑、明清民居等经验,加上东阳自古流传下来的木雕、竹雕工艺,参照颐和园,再来建造肯定没有问题。“15年来一直搜集资料,现已获得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国家图书馆以及诸多专家提供的图纸、资料,一些甚至是此前未被公开过的珍藏。”   据横店圆明新园项目总协调人厉红亮称,目前126个景点的资料已全部弄清楚,工作人员还到圆明园遗址实地丈量,横店方已设计了57张图纸,并对西洋楼等景点制定了4D影片,以方便项目建设。   梁思成的弟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郭黛姮教授说,“想百分之百、原汁原味地复建是不可能的。即使建了,也是仿制品,赝品。”作为研究圆明园已有17个年头的她,还指出,有关圆明园的历史图纸、档案并不完全,特别是圆明园仍有70%以上的遗址并没有被发掘。   研究古物数十年的谢辰生也对此表示深深怀疑,“所谓复建完全是一纸空谈,复制水平差之毫厘都不算文物。水平没人家高,还说自己是圆明园,这不是再现辉煌,而是糟蹋、丑化圆明园!这是对圆明园、对文物的亵渎。”   圆明园学会的态度是:不支持复建,也不反对。而国家文物局表示,国家一级文物,不能仿建、复制。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