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孤岛漂流之圣彼得堡白夜梦话
摘要: 圣彼得堡,俄罗斯的 “北方之都”,第二大城市。从6月10日起进入“白夜”时期,每天昼时约为20个小时,6月21和22日两天昼时可达21小时35分钟。“白夜”现象会一直持续到7月2日。这段时间里,太阳自地平线落入地平线 ...
圣彼得堡,俄罗斯的 “北方之都”,第二大城市。从6月10日起进入“白夜”时期,每天昼时约为20个小时,6月21和22日两天昼时可达21小时35分钟。“白夜”现象会一直持续到7月2日。这段时间里,太阳自地平线落入地平线以下6°至7°或自地平线以下6°至7°升至地平线,户外光线的强度,对正常的户外活动没有影响,室内也无需照明。 白夜,通常是指高纬度地区的“明亮的夜晚”。这是大气对阳光的折射和散射作用的结果,即使太阳处于地平线之下,夜晚仍然明亮。据有关资料介绍,白夜既可出现在极圈之内,也可以发生在极圈以外。一般来说,白夜发生的范围,可以由南、北极点(南、北纬90°处)外延至南、北纬48°34′的地带。圣彼得堡处于北纬59°57′的高度上,正在白夜波及的范围之中,因此可见这自然的奇迹。除圣彼得堡之外,俄西北的彼得罗扎沃茨克也会出现“白夜”现象,大约在5月27日至7月17日之间。而俄北部的阿尔汗格尔斯克和摩尔曼斯克则属于“极昼”地区,“极昼”现象可持续60个日夜。 2007年6月14日下午4点多,我们同行几人从莫斯科出发,乘火车去彼得堡,车程5个多小时。到达目的地时是晚上10点多,高悬的太阳异常耀眼,相当于北京时间三四点钟的样子。晚饭结束时11点多了,太阳依然放射着光芒,涅瓦大街人车熙攘、川流不息。到涅瓦宫住宿,安排停当后临窗眺望,波罗的海上空晚霞似锦,睡觉时不得不拉上厚厚的窗帘。次日朋友介绍,彼得堡的白夜一般在6月22日前后到来,不知为什么,今年的白夜比以往提前了,零点过后阳光犹在,1点左右阳光暂歇,但天空依然亮如白昼,甚至不影响户外阅读;3点左右太阳会又从东方升起,人们即迎来新一天的早晨。因此,接下来的“夜里”我想看个究竟,坐在窗前注视天边。结果,一度分不出东西南北。因为太阳在西边隐去的时候,东方几乎就出现了朝霞,即朝霞和晚霞同时存在且一样灿烂,使人在瞬间时空感错乱,何止有黑白颠倒的感觉?俯瞰街道上的行人和车流,甚至比白天还要繁忙。唯一可以提醒时间的,就是那闪烁的霓虹灯的亮度,比太阳当空时显得有些绚丽。圣彼得堡,世界第7大城市、历史名城,此时昼夜都保持着清醒,享受这自然赐予的阳光! 喜欢漫步在涅瓦河畔,遥看芬兰湾上空云起云飞。一团团云里饱含着水气,立体感很强,象锐化过似的,边缘亮丽。总觉得彼得堡离天很近,云如悬在水上的棉絮,没有高天流云的感觉。在一座跨越涅瓦河的桥上,远观涅瓦河大桥,左岸是雄伟的冬宫,右岸是直插云天的彼得要塞的教堂,就像是一幅大气磅礴的巨幅油画,令人震撼、不可名状!远处的伊萨教堂,穹顶镏金、光芒四射,恰似镶嵌在冬宫的顶部、与冬宫融为一体,视觉效果浑然天成。其实,圣彼得堡四处都是令人难忘的景观。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多少玻璃幕墙的建筑,大街小巷的两侧几乎都是古代的建筑,即使新建的也访旧如旧。这座古代欧洲风格的城市,历经300年沧桑,很多建筑都有故事和传说。触摸那些坚固的砖石立面,你会感受到历史的脉动、圣彼得堡人的坚毅和俄罗斯文化的厚重。尽管没有雷同的建筑,但结构和风格却很相似,反映出古今不变的统一精神。在这个信仰东正教的城市,有哥特式和巴洛克风格的教堂,显眼的还是那些洋葱头式顶部建筑风格的滴血教堂,和克林姆林宫红场上的那座教堂几乎一模一样,好几个“洋葱头”错落有致。伊萨教堂的穹顶和梵蒂冈教堂相近,但四周有几十根红色花岗岩巨柱,可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在市区里看到过几尊骑马雕像:彼得大帝手握兵器,座骥前蹄腾空,给人以威武凛然的印象。冬宫里面也有他的画像,与他的保护女神维纳斯相携而立。不管是雕像还是画像,彼得大帝都是非常英俊潇洒形象。不过,在彼得要塞里一座有他的铜雕坐像,头颅和身躯显得有些失衡。经过询问才知道,这座雕像的设计原来不是这样的。现在,雄伟的身躯依然和最初的设计相符,制作头部时却改变了计划。据说当时在芬兰意外地发现了彼得大帝头颅的石膏模型,那是他在世时委托雕塑家制作的。因此就按照模型的原样制作出头颅放了上去,所以才显得比例失调。由此可见,彼得大帝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威猛,面相也不像其他雕塑和画像那样英俊,实际上是个长相一般的人,甚至可以说有点丑陋。当然,雄才大略那是一定的。“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彼得大帝被认为是俄国最杰出的沙皇。他所制定的西方化政策使俄国变成一个强国。1689年前后,俄国还是个落后的国家,几乎所有方面都比西欧落后几百年。1697至1698年间,他率领约250人的“庞大使团”,到西欧作了一次长途旅行。正是这次旅行,为他随后的统治定下了基调。1698年返回俄国后,他为了使俄国国家现代化和西方化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改革,鼓励引进西方工艺和技术,鼓励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在他的统治下,城镇的规模扩大了,资产阶级在数量上有了增长,国家迅速走向了富强。 彼得大帝创建了第一支规模可观的俄国海军,也使俄国的民政发生了很多变化,包括提升公务员要根据其工作表现,而不是其世袭地位;颁布法令,规定人人都不得蓄胡子,要求宫廷人员必须穿西装,鼓励吸烟和喝咖啡。虽然他制订的许多政策在当时遭到了强烈的反对,但这些政策却带来了长期的影响,使俄国这个由贵族阶级统治的国家最终在很多方面都形成了西方的风俗和文化。尤其重要的是,他成功地对东正教会实行了部分改组,在很大的程度上获得了对它的控制,并在俄国创办非宗教学校,鼓励发展科学,实现俄文字母现代化等。在他的领导下,俄国在南部与土耳其交战,在北部与瑞典交战,为俄国开辟了通往黑海之路,并通过战争吞并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芬兰附近的重要领土,打通了巴尔干海上的一个出口,因而也提供了一个“了望欧洲的窗口”。在涅瓦河两岸,正是彼得大帝在征服瑞典人所获的土地上,建立了圣彼得堡这座城市。1721年他把首都从圣彼得堡迁到莫斯科。从此,圣彼得堡就成了俄国与西欧交往的主要据点。虽然彼得大帝对外扩张、攻城略地,给周边国家人民和俄国的人民造成了说不尽的痛苦,属于历史上极具侵略性的君主之一。但是,今天西方的史学家和共产党的学者们,都认为他是俄国沙皇中最伟大的沙皇。放在历史的坐标中审视,他确实是个顺乎时代潮流又站在时代前列的帝王。在圣彼得堡的大街上,看着三百年前规划的大街,至今还保持其宽阔的四车道,你不能不赞叹它缔造者的非凡。从这个意义上说,彼得堡这座世界名城,不仅体现着劳动人民的智慧,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辉,同样承载着英雄豪杰的远见卓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