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屋抗震解析
摘要: “ 4.20 ”芦山 7.0 级地震之后,“房坚强”一举成名,这栋位于芦山县龙门乡古城村东南的一处山脚下的四合院,经历地震而不倒,比起周边一些开裂甚至倾斜的 钢筋 水泥结构民房,“房坚强”只是掉了几块瓦,的确有 ...
“4.20”芦山7.0级地震之后,“房坚强”一举成名,这栋位于芦山县龙门乡古城村东南的一处山脚下的四合院,经历地震而不倒,比起周边一些开裂甚至倾斜的钢筋水泥结构民房,“房坚强”只是掉了几块瓦,的确有些不可思议。据了解,这座叫做张家大院的院子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木瓦结构,上下两层。 按理说,木头这种建筑材料比起钢筋水泥抗震性能要差得多,但为何会出现木结构的房子抗震性能更好这种情况呢?虽然在常规意义上,我们容易联想到建筑质量等方面的原因,但是著名建筑设计师,曾经设计了成都清华坊和中国(论坛)会馆(论坛)的何亚雄从建筑设计和材料本身向我们揭开了传统建筑抗震性能佳的一些优势。 “首先木材本身就是一种更具韧性的建筑材料,虽然强度和硬度比起钢材要差很多,但是韧性好,可以承受的形变比钢筋混凝土要好,软有软的好处,这是木结构的房子比起砖或者混凝土结构来的一个优势。”何亚雄分析道。 何亚雄说,拿到“房坚强”这个建筑本身来讲,这是一栋很传统结构的四合院,古时的四合院,作为主体结构的梁和柱,相连的时候采用的是卯榫联接,这种结构类似于人的关节,两根梁或柱上分别有榫头和卯眼,互相咬合,联接在一起。这种联接,柔韧度很高,地震来的时候,无论是朝那个方向摇晃,这种卯榫联接都能承受这种形变,他说,中国古代的建筑大部分都是用的卯榫联接。他说,你可以想象,一个四面封闭的结构,当出现摇晃的时候,无论朝那个方向倾斜,他都可以承受这种形变,保持主体结构稳定。 韧度很高的木材加上卯榫结构,让四合院具有了材料和结构上的抗震优势,此外何亚雄还说到一个问题就是四合院本身在建筑形态上的优势,因为都只有一到两层,而且整体基底面积大,在地震的时候在垂直方向受的力要小得多,这也容易保持结构的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