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旧小区抗震节能试点进入尾声
在东城区上龙西里抗震加固节能改造综合治理工程29号楼和30号楼施工现场,北京建工集团三建的工人师傅正在紧张施工。已经灰黄褪色的红砖被敲掉,施工人员现场浇筑了钢筋混凝土的外墙;坡屋顶已经渐渐有了轮廓,破旧的木窗也变成了崭新的节能窗。虽然隔着一层绿纱网,但上龙西里29号楼、30号楼已经看得出脱胎换骨的模样。在建工集团项目经理的带领下,记者昨日走进了这两栋老楼。作为东城区老旧小区的抗震节能加固试点工程,已经34岁“高龄”的老楼换骨新生,将在本月26日迎回老住户。 昨日起,这两栋老楼已经进入竣工倒计时阶段。屋顶彩钢瓦铺设、墙面塑钢窗安装、屋面刮腻子涂浆等几道工序都在同时作业,从今天起将开始给各家各户安装玻璃。两栋楼体量虽小,但现场的施工人员人数,一点都不比住户少。 “你们要进去啊?能不能带上我?”虽然为了施工已经从家中搬出,但住在30号楼402室的田大姐总时不时回来看看。眼瞅着一行人要往里走,她试探性地拉住了记者的手。“这房子怎么改,可是我们自己定的。”一见领队点了头,田大姐打开了话匣子。 和朝阳区的两栋抗震加固试点老楼不同,这栋楼所采用的外扩技术是现浇混凝土。原始设计稿中,这两栋老楼的扩建尺度为北扩1.3米、南扩1.5米。但由东城区政府、房管局、施工单位多方组成的征求意见小组挨家挨户走访时发现,老百姓对“再多加一点”的呼声很是强烈。 “房子太小啦,再多加一点,就放得下茶几啦!”29号楼502室的高大姐,征求意见那几天,天天重复着这句话。高大姐全家住着一间一居室,进门客厅为6.5平方米,再往里是不足4平方米的厨房。和她家户型相同的,还有几十个家庭,眼看着老百姓生活确实有困难,在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扩建尺度被改为北扩1.5米、南扩1.95米。 如今高大姐的家里,厨房新扩出来的面积和原厨房一样大,客厅面积也宽敞了。施工人员说,如今一居室平均能增加8.74平方米,两居室平均能增加10.69平方米,三居室则能增加14.78平方米。“新扩面积后,户户都能多间房。”项目书记杨贵平说。 除了增加面积以外,老旧小区还按照72户居民的意见改了管道和厕所。 在上龙西里小区,管道问题是老住户的一块心病。“夏天堵,冬天也堵,一堵就是半个月,根本就没法用水。”田大姐的屋里正好有一截旧管道,两手合握的老管道,已经被污泥堵上了一多半。她拎起来这截管道、踮起脚尖给记者比划着:“冬天下水道堵了,得踩着砖头进屋。”而在新扩的阳台,施工方还特意加上了下水口。杨贵平比划着说:“到时候想在新阳台上洗个菜、做个饭,都不成问题了。” 和其他试点小区不一样的是,这栋老楼还为业主们改了卫生间。这个意见来自于老楼中的老寿星,一位已经95岁的老人家。 以前的房子为了防水,卫生间入口处都会有个20厘米高的台阶,但由于小区里过半的住户家中都有超过60岁的老人,上卫生间还得迈台阶,对老人来说忒不方便。在这次改造施工中,72户居民家中的台阶已被铲平,住户可以将蹲便器改为坐便器,施工人员还会协助业主调整上下水。 “再过10来天大模样就出来了,回头等您来验收!”杨贵平笑着一边往楼下走,一边对田大姐说,一束阳光穿过绿纱网,晒在两个人的笑脸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