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警惕技术依赖误区
据报道潍坊近年来力推低碳社区建设,受到市民的关注和认可。目前,全市已有两批、41个、459万平方米低碳社区立项建设,其中15个、120万平方米项目部分交付使用,4万余人入住。图为市民在一低碳楼盘排队购房。 核心提示:“不要空调暖气的科技住宅”、“取得美国LEED绿色金级认证”、“获国家绿色建筑设计三星评定”……近年来,房产商打“绿色牌”的宣传标语越来越多。是不是节能技术用得越多,建筑就越节能?我们的居住方式要不要也“与国际接轨”? 10月23-24日,山东省首届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新技术产品博览会在济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江亿教授,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陈宜明等专家在高端论坛上就此澄清了一些误区。 绿色建筑并非节能技术的堆砌 “外墙外保温、外遮阳卷帘、同层后排水、健康新风等八大技术体系,四季恒温……”日前,济南市民李先生被一处“不要空调暖气的科技住宅”所吸引,来到售楼处一问,原来,空调暖气是不用了,但要用各种水管、风机维持房间“恒湿恒温”,到底是节能还是费能呢?1.4万的售价比周边楼盘要贵,到底值不值得呢?李先生一头雾水。 是否采用的技术越多,建筑就越节能?参加博览会高层论坛的清华大学江亿院士不这样认为。“北京市的大批政府办公楼每平米每年用电量是60-80度,有的达120-130度;而百年前建造的清华学堂是34度。尽管这些办公楼采用了各种先进的节能技术,但实际用能高出一到两倍,怎么说它们就节能了呢?” 技术越先进,建筑就越节能?也不见得。江亿的团队曾在北京作过调查,发现最常见的用分体式空调的住宅每平米耗电2.3度,户式中央空调的为5-8度,而用中央空调则每平米耗电20度。这种巨大的差异,不是因为空调装置本身效率不同,完全是不同的使用模式所致。分体空调是有人来就开,有人的房间就开,而大部分中央空调是全空间、全时间运行。 “绿色建筑并非节能技术的堆砌,而应先在建筑本体上下工夫,做好通风、采光,利于人在建筑中的工作、生活。舒适性不行,再上技术、产品。”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陈宜明说,“被动节能技术为主、主动技术为辅,是个原则。” 江亿强调,使用节能技术要因地制宜。甚至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节能技术。奥运会前,奥运信息中心大楼层准备采用外保温和水源热泵两项节能技术,但楼上主要是机房,会产生大量热量,全年的任务应该是散热,保温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水源热泵也起不到作用。最终,业主决定不采用这些技术。 用太阳晒衣服就是 最好的太阳能热利用 眼下不少建筑从样式到结构、起名都喜欢“崇洋媚外”,很多标榜绿色的楼盘广告中,也少不了“欧洲技术”等词汇和金发碧眼的身影。建筑节能一定要言必谈“国际接轨”吗? “从实际耗能看,中国的建筑要比国外节能很多。主要是因为生活方式不同。”江亿举清华大学美院大楼为例,请的美国设计师、美国的机电顾问,结果能耗很高。同学们晚上想关掉风机,发现根本找不到开关。因为在美国人的观念里,风机就该24小时运行,就这么设计的。最后只好改了电路,才能关了。 江亿认识北京一家开发商,嫌阳台不好看,取消了阳台,送业主电烘干洗衣机。业主问电费怎么办?开发商说没事,我们房顶上有太阳能发电,还拿了政府的补贴呢。结果一算,上边的发电量只够洗衣机耗电的百分之十几,80%多还得靠外输。你说是省能还是费能? “要我说,最好的办法就是保留阳台,用太阳晒衣服就是最好的太阳能热利用方式!”他风趣地说。 江亿说,目前中国家庭的家电和国外已所差无几,唯独有两样,带烘干的洗衣机和带烘干的洗碗机在中国不流行。恰恰是这两种东西,占了美国家庭非空调用能的70%。“这说明咱的老百姓是理智的,但有些开发商不太理智,要警惕。” 英国一个组织搞过问卷,中央空调的建筑耗能是自然通风建筑的10倍,但居住者却感觉气闷、不舒服,而自然通风建筑里的居住者感觉良好。“国外已经开始反思了。我们花这么多钱图什么?人类为什么要盖这个东西?”江亿说,“你把建筑围好了,关上窗,拉上窗帘;再在里边开上灯、通上风机,这不是多此一举吗?还是要坚持咱的优良传统,道法自然。” 热源不够就一定要建热电厂? 随着城镇化加速,很多城市喊着热源不够,一提热源就是建热电厂。专家认为,其实北方城镇供热具有巨大的节能空间,并完全可以向现有的热电联产和工业余热要热源。 人们路过热电厂,冒白汽的冷凝塔是经典景观,并没觉得有什么。江亿说,这白汽其实浪费了汽轮机20%~50%的热量!以前是没办法,现在可以通过吸收式热泵把其中的热提出来。”江亿说。 江亿举大同一套135MW热电联产机组为例,他们将空冷器改为吸收式热泵,结果烧同样的煤、发同样的电,供热面积由260万平米增加到480万平米。北京东北供热中心回收燃气锅炉烟气中的热量,用于供热的热量由592MW增为717MW。 “现在很多热电厂都在进行这样的改造,特别是山西、内蒙。山东也可以推广。”他说。 工业余热也是城市的理想热源。江亿说,现在有专门的技术、产品,可将工业余热回收到城市热网。如赤峰水泥厂、铜厂,两者用余热供热,供热360万平米,解决了整个开发区的用热。银川市规划,整个城市热网中,工业余热和电厂余热供热量占32%。 “山东是一个工业大省,在这方面大有潜力可挖。”他说。 除了热源,在热量输送中,有的人家在家穿棉袄、有的却热得开窗户。江亿说,这种“不均匀”居然会损失整个热网15-30%的热。“分户计量的实质是给居民一个调节手段,不让他一热就开窗子。只要调动起百姓的积极性即可,不必抠得太细,现在太强调"分户"了。” 农村用能不要照搬城市 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柴草秸秆渐渐退出炉膛和灶台,烧煤烧气的越来越多,常被作为社会进步的标志。 曾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很多农房跑风透气、房高窗薄,冬天在屋里守着炉子也不敢脱棉袄。“现在农村用能的主要特点一个是用能水平低,一个是用能结构不合理,商品能用的多,生物质能用的少。”陈宜明说。 陈宜明曾在怀柔看到,初冬时一位农村妇女戴着橡胶手套在河边洗衣服,问她怎么不在家洗,她说,在家就得用热水,不得烧煤吗。他又去了一户农家,一冬取暖烧煤就要2200多元,是个不小的负担。 “农村用能不能照搬城里的模式。”陈宜明说,在做好农房保温的同时,要大力推进生物质能的清洁高效应用,可以通过秸秆压缩、沼气等技术,多利用生物质能做饭和采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