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局与中科院强强联手 共同推进防震减灾科技进步
我国是地震多发的国家,防震减灾事业对科技创新有着更紧迫的需求。 7月25日下午,中国地震局和中国科学院强强联手,就共同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和地球科学进步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据介绍,着力解决防震减灾的重大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提高防震减灾工作水平;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是合作的重要目标。 具体在七大方面合作: 1.推进地球科学基础研究 在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大地测量学等学科领域开展中国大陆地壳上地幔精细结构探测、地震活动构造探察、地球物理场观测,研究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构造特征、地球物理场演化规律、孕震动力过程和发震成因机理、地震预测理论。 2.开展地震观测关键设备和技术研发 研发地震观测新传感器,开展便携式流动地震观测技术、主动探测技术和井下综合观测技术研究,研发地震观测的新设备、新手段和新方法。 3.开展地震灾害防御研究 开展减震、隔震和抗震加固等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研究,研发地震危险性评估、城镇选址、建筑结构健康监测与诊断、建筑抗倒塌等关键技术和方法。 4.开展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研发 开展地震电磁监测试验卫星研制、多源遥感信息融合与数据挖掘、地震遥感应用模型和业务化应用技术研究,合作研发卫星遥感、卫星定位、卫星通信技术及其在防震减灾方面的应用。 5.开展地震预警关键技术攻关 开发重要设施的地震预警与自动处置技术,研究震源参数和震源过程等地震速报信息,发展完善地震参数自动速报技术,开展地震预警信息系统的研究。 6.开展大震灾情获取和灾害评估工作 利用多源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信息分析处理技术和网络技术,共建地震应急业务系统平台和专业地震应急分析处理系统、现场空间信息综合处理系统、大震现场应急空间信息集成系统,建立大震应急协同工作机制。 7.开展人才培养和重点实验室建设 根据防震减灾人才需求,开展研究生联合教育与培养,互派管理骨干到对方所属单位挂职担任副职领导,互派专家担任科技顾问和客座研究员,加强博士后工作站的合作交流。依托研究机构的科技力量,建设研究中心、联合重点实验室、野外台站、工程中心、科技攻关团队。共同参与国际地学合作计划和国际学术组织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