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抗震防灾 查看内容

北京东城:老楼抗震加固扩容 家家都能多间“房”

2012-7-18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14| 评论: 0

摘要: 移走了丁香树,搭起了施工围挡,杨贵平带领着工人对北京东城区上龙西里29、30号楼进行着抗震加固施工前的最后准备工作——拆除违建。 在加固的同时,两栋老楼的阳台也将进行扩容,72户人家,少的能增加8.74平 ...

移走了丁香树,搭起了施工围挡,杨贵平带领着工人对北京东城区上龙西里29、30号楼进行着抗震加固施工前的最后准备工作——拆除违建。

在加固的同时,两栋老楼的阳台也将进行扩容,72户人家,少的能增加8.74平方米,多的能增加14.78平方米,相当于户户都能多间“房”。

上龙西里小区是东城区首个启动抗震加固改造的试点小区。 从安定门桥的西北角往西走,有一片林立的住宅,6层楼高的上龙西里29号楼和30号楼,就掩盖在高大的“左邻右舍”之间。

  “这是1979年竣工的住宅楼,纯砖结构,到今儿有三十多年了,当初设计的抗震级别已达不到新标准。”北京建工集团三建公司项目书记杨贵平站在堆放着拆除物的小院里,四处指点着。5月份,他们接受东城区政府的委托,为老楼动一场“手术”,让它重新焕发活力。“和其他区正在开展的抗震加固改造项目略有不同,作为施工单位,我们从咨询动员会起,就介入到住户里宣传解释。”

  上龙西里29号、30号楼共有40平方米一居、50平方米两居、60平方米三居3种户型,住着72户住户,绝大部分都是从竣工起就在楼里扎根的老人。“最高寿的老人家今年都95岁了。”杨贵平记得,第一场咨询会,是在院子里的居委会活动房举行的,每位前来的住户都问着同一个问题——这楼究竟怎么改法。“29号楼的一位老太太,带着降压药来找我们,问能不能在改造时给多增加点面积,好让新儿媳妇住进来。一位老太太拿着从报纸上收集来的各种报道,逐条询问小区改不改。还有好多住户提出上下水管道老化漏水了,希望能更换新管道。”

  最后,由东城区政府、房管局、施工单位等多方组成的联合指挥部,吸取了住户们的意见,把原始设计稿中的北扩1.3米、南扩1.5米,更改成北扩1.5米、南扩1.95米,让新增加的阳台里能容纳得了双人床。改造内容中除了抗震加固、更换外窗、外墙保温和屋面平改坡外,也加入了上下水管道改造。

  昨天,记者在最新版的施工图中看到,增加扩容长度后,一居室平均能增加8.74平方米,两居室平均能增加10.69平方米,三居室则能增加14.78平方米。杨贵平说,“沟通后,住户们也多配合,72户中已经有59户签署改造同意书后搬走了,剩下的13户有的正在搬家中。”现场,记者看到,30号楼的一位住户正在收拾家里的杂物。

  和此前已经改造的多个项目不同,上龙西里29号、30号楼没有采用工业化加固方式,而改为首次采用现场浇筑混凝土加固方式。“现浇加固方法更容易掌握施工工期,但施工噪音可能会比安装预制构件方式要大。”杨贵平介绍,为了减少对周围住户的噪音影响,施工队使用了低噪音的振捣棒,减少浇筑次数,也准备在搭建脚手架时增加一层隔音围挡。“根据合同工期,预计工程将在11月初完工,还给住户两栋崭新美观的新楼。”

  就在上龙西里两栋楼进入改造轨道时,本市首批启动抗震加固改造的朝阳区农光里17号楼和新源里西11号楼,已经进入结构封顶前的最后冲刺阶段,将于本月20日重新向住户打开大门。

  据了解,截至6月30日,全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开工面积已经达到650.77万平方米,占全年任务总量的43.4%;竣工总面积为37.33万平方米,占年度任务总量的2.5%;简易楼已经拆除了57栋,实现了年度任务的27.4%。本月和下月,还将有一大批抗震节能改造工程陆续开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