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现有应急避难场所4处 未来预计投资30亿建70处
摘要: 昨天(3月26日),记者从唐山市地震局举办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标准培训班上获悉,目前唐山市共有利用城市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等空旷场地建设的应急避难场所4处。未来,我市要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列入市区和各 ...
昨天(3月26日),记者从唐山市地震局举办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标准培训班上获悉,目前唐山市共有利用城市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等空旷场地建设的应急避难场所4处。未来,我市要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列入市区和各县区的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全市应急避难场所将达70处。
目前,唐山市区范围内共有地震应急避难场所4个,分布在凤凰山公园、地震遗址公园、新唐山一中及抗震纪念碑广场。 据悉,应急避难场所是利用城市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等空旷场地建设的具有“平灾结合、综合利用”功能的社会公益场所,是应对地震等突发灾害事件紧急疏散安置灾民并可供政府组织开展救灾工作的重要场所。加强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是提高民众防护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完善社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市地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唐山市“十二五”防灾减灾专项规划,未来唐山市各县(市)区将建设70个应急避难场所,预计总投资30多亿元。 据测算,到2020年,唐山市的市域规划人口将达到750万,城镇人口为510万,城市化水平为68%。1976年大地震后,唐山市一直被列为全国防震减灾重点防御城市。唐山市作为一座重工业城市,重大危险源和次生灾害源较多,为保证突发灾害事件发生后人员能够快速、有序疏散安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安全体系建设尤为重要。因此,规划和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对提高唐山市综合防灾能力、应对突发性灾害事件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