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结构 查看内容

北京老旧小区改造开签协议书 预计4月初工程正式展开

2012-3-21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87| 评论: 0

摘要: 昨天(3月20日),北京市朝阳区劲松街道的工作人员(左)来到农光里17号楼1单元101室的刘胜利家,入户发放旧房改造协议书。     从十号线地铁劲松站东南角出来,走上3分钟再朝东拐个弯儿,红砖墙身的农光 ...

昨天(3月20日),北京市朝阳区劲松街道的工作人员(左)来到农光里17号楼1单元101室的刘胜利家,入户发放旧房改造协议书。

 

  从十号线地铁劲松站东南角出来,走上3分钟再朝东拐个弯儿,红砖墙身的农光里17号楼便映入眼帘。这栋红色的5层小楼在整个农光里社区并不显眼,这几天来来往往的人群却把这里变得分外热闹。

“对喽,这协议上写得清清楚楚,咱搬家也搬得踏实啊!”拍着5页厚的《协议书》,家住农光里17号楼、马上要面临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的刘奶奶揉了揉胸口,“我这悬着的心啊,总算不扑腾扑腾乱跳了。”

  今年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分为抗震节能综合改造、节能改造和简易楼拆除等几类,改造工程又分为房屋建筑本体改造和小区公共部分改造两部分。作为北京市最早启动的试点,朝阳区选定的农光里17号楼和新源里西11号楼已经做完入户调查工作,近几天陆续与住户签订协议书,预计试点改造工程将于4月初正式展开。

  上午9时刚过,抗震加固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便开始忙碌起来。街道、社区和物业的10来位工作人员挤在这个临时的办公室里,商量着发放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协议的事儿:“一定要把协议书交到每个人的手里,没说清楚的,再给好好解释一遍,千万别马虎。”

  笔者跟随社区工作人员小何走进了农光里17号楼的1单元。刚听见叩门声,一楼的住户小刘便推开门招呼着大家伙儿:“来啦!进屋说,进屋说。”

  小刘家住的是5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除了南侧的大屋,厨房、卫生间、北屋在北侧一字排开。住了那么多年,屋里东西多,显得格外局促。

  走进大屋,小何跟坐在床上的刘妈妈打着招呼:“大妈,我今天是送协议书来啦!”

  “咱们一层楼不是住着3户人家嘛,按着方位,分成东、中、西3种户型。您家住的是东户型,所以我给您这份东户型的协议书。”工作人员说着,手翻到协议书的最后一页,指着上面的户型图:“您对照着看看,是不是一样的户型?”

  小刘点着头:“这几天你们说的可细致了,现在我都能背下来了。这房子一边扩1.5米,一边扩1.35米,管线什么的也能埋进墙里。”

  翻着刚拿到手的协议书,小刘有些担心:“这得有四五页呢,我们什么时候签还要仔细看看,这样才签得安心呀。”

  “这一两天都成。”小何指着办公室的方向说,“看协议的时候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去咱们楼西边的办公室。街道办、社区、工程设计院和施工方都会有人在那儿值班,回答大家的问题。”

  在四层的一家住户门前,小何还没敲门,就笑着告诉笔者:“这户住的是吴奶奶。”

  吴奶奶的儿子应声开了门,看着小何,赶忙往屋里让他:“你快来给老太太讲讲!”

  快搬家了,吴奶奶正和儿子一起收拾屋子。吴奶奶一辈子小心惯了,总想把所有东西都收拾着带走。儿子觉得有些东西没必要,有些大件家具也搬不了,急得大声儿戗戗了两句,吴奶奶便生起闷气来。

  小何走进屋,拉着吴奶奶的手耐心地劝着:“您别着急,咱们带不走的大件家具拿罩布罩着,挪到不挨着阳台、管道、线路这些施工的地儿,就没事儿。”

  吴奶奶听着,表情松快了一些,但还是有些不放心。小何递上协议书,边翻着边告诉吴奶奶,“您看,这工程的施工队都是筛选过的正经队伍,万一破坏了您的家具,还要赔偿呢。”听着小何细致的解释,吴奶奶那颗悬着的心才踏实下来:“协议拿来吧,等看完了、签好了,让我儿子给你送过去。”

  小何在1单元上上下下跑了一上午,总共送出去8份儿。他说,昨天没收到协议书的住户,他们还会加班加点地给送,保证让大家“清清楚楚签协议,踏踏实实搬好家”。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