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结构 查看内容

国内首家地震实物博物馆今年5月12日开馆

2009-1-13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32| 评论: 0

摘要: 相关专题: 【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 【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 【汶川地震中受损的中国古建筑及文物】 【历史上的大地震回顾】   中国首家地震实物博物馆——汶川地震博物馆 ...

相关专题:

【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

【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

【汶川地震中受损的中国古建筑及文物】

【历史上的大地震回顾】

  中国首家地震实物博物馆——汶川地震博物馆将于今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正式建成开馆。

  这是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昨日向本报记者透露的。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处于层层脚手架包裹之中的地震博物馆总体建筑已基本完工。

  博物馆由鸟巢设计师担纲设计

  作为建川博物馆群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建设中的汶川地震博物馆选址距成都市约50公里的大邑县安仁古镇,展馆总面积达6000平方米,由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中方设计师李纲担纲设计。

  据介绍,博物馆将通过征集来的数万件地震实物,以日记的形式,分30多个展厅,真实地记录汶川地震发生当天至6月12日一个月中,地震灾区每一天发生的事情,包括实物、照片和文字等,努力再现抗震救灾过程中那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

  地震发生仅1个月后,建川博物馆就推出了“震撼5·12-6·12日记”汶川地震大型展览。当时展出的实物虽仅3000多件,也引起巨大轰动,激励了无数仍在四川抗震抢险的军民和群众。樊建川表示,正在筹建的地震博物馆仍将沿用这种特别、具视觉冲击力的展览形式,但规模要大得多,也更具震撼力。

  征集地震实物已达5万余件

  樊建川介绍,博物馆除展示大量现场照片外,主要以陈列地震实物为主——惨不忍睹的地震废墟、生活用品,被地震滚石砸瘪的运钞车,停在地震发生时刻的座钟,以及从废墟中挖掘出的学生日记、书包、鞋等各类工作学习生活用品。

  武警部队第一艘冲到灾区映秀镇的冲锋舟、空降部队救灾时使用的降落伞以及各抗震救灾部队、医疗队所使用过的救灾工具、荣誉锦旗等一大批捐赠物品,都将在博物馆内得到展示。记者现场看到,为抢救受灾群众而失事的邱光华直升机组坠毁的飞机残骸,静静躺在展厅一隅,默默述说那感人至深的悲壮一幕。

  据悉,博物馆所征集的的地震实物已逾5万件,目前征集工作仍在继续。馆方表示,要通过这些珍贵实物的永久展示,全方位、多角度反映这场大灾难,体现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所呈现出的空前凝聚力和顽强不屈精神。

  模拟地震厅将还原“地震气息”

  正在建设中的地震博物馆不仅强调地震实物陈列,还将利用高科技手段体现博物馆的科普教育功能。

  为了让参观者加深对地震的认识,馆方还将以汶川地震震级为参照,模拟真实的地震现场。观众进入封闭的模拟地震厅,不仅能通过视觉、听觉、触觉身临其境地体验地震发生的实时场景,感受到山崩地裂的恐惧,还能让体验者闻到地震的“气息”——通过喷出一种无害气体,模拟出弥漫在空气中的地震废墟气味。

  据了解,此方案正在紧张论证和实验中。目前世界上尚无类似能通过嗅觉体验地震的模拟地震厅。

  15岁遇难女孩的“帐篷”纪念馆

  一位在地震中遇难的15岁女孩的个人纪念馆也将在“5·12”建成开放,纪念馆面积仅18平方米。

  这位女孩叫胡慧姗,是都江堰聚源镇聚源中学学生。女孩遇难后,其父母整日面对他们所珍藏多年的孩子乳牙、脐带以泪洗面。正在灾区赈灾的著名建筑师刘家坤为其感动,决定出资为这位女孩建造一个永久性个人纪念馆,与正在筹建的地震博物馆为邻。

  据悉,胡慧姗纪念馆将以灾区最为常见的坡顶救灾帐篷作为原型。室内两侧墙上则陈列胡慧姗短促一生中留下的纪念品:照片,书包,笔记本,包括其父母所收藏的乳牙、脐带……

  也许这个小小纪念馆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小的纪念馆。

  “可乐男孩”喝过的可乐罐

  “可乐男孩”薛枭喝过的空可乐罐,也成为博物馆的收藏品。那上面还有“可乐男孩”的亲手签名。

  在地震灾难发生80多个小时后,这位被压在废墟的男孩成功获救,就在救护人员将男孩送上救护车时,男孩突然向救援人员说:“叔叔,我要喝可乐,我要冰镇的!”

  “可乐男孩”被送进了成都华西医院。一位院长收藏了他喝过的这个可乐空罐。后来,医院将之无偿捐赠给了博物馆。

  当时“可乐男孩”的右手已被截肢,他是用左手签的名。

  温总理使用过的话筒

  在博物馆所征集的数万件地震实物中,温家宝总理指挥救灾时所使用过的扩音话筒,及他在直升机上使用过的军用地图等物品格外引人注目。据了解,温总理到达成都后是乘直升机直接进入灾区的。当时情况紧急,条件也非常艰苦,总理上飞机后所使用的军用地图等物品都是机上临时提供的。

  建川博物馆副馆长何新勇介绍说,地震发生前,我们正为筹备新中国60年民间记忆文物展征集文物。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我们需要搜集一些与1976年唐山大地震相关的实物,遗憾的是经多方寻找未果。

  “地震发生当天,我们就接到樊建川馆长从机场打来的电话,叮嘱我们要注意收集地震实物。从那时起我们就开始此次地震实物的收集工作。5月14日,我们征集到这个出镜频率极高,每每被总理用来鼓励大家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扩音话筒。这是博物馆所征集到的第一批地震文物。”

  承载人性光芒的摩托车

  前不久刚与深圳女孩结婚的“情义男”吴家方再次引起媒体的关注。而他在地震后背着亡妻所骑的那辆感动世界的摩托车如今也静静地陈列于建川博物馆汶川地震特展厅里,供人们参观。

  “5·12”地震中,妻子在汉旺镇遇难,吴家方强忍悲痛,用绳子将妻子的尸体绑在自己背上,像平时搭载妻子一样,骑着这辆摩托车将其运送回家。在极度悲痛中,他努力要给亡妻最后的尊严。

  一名外国记者拍下了这感人的瞬间,英国《每日电讯报》刊登了这幅图片,并感动万千读者和网友。国内外报刊曾以“给妻子最后的尊严”等为题目对此进行了报道。

  博物馆为了收藏这辆摩托车,联络到了吴家方。这辆摩托车是他花六七百元买的“二手”摩托车。考虑到这辆车可能是吴家方代步的惟一交通工具,工作人员主动将数千元慰问金送到吴家方手中,以便其购买新车。

  特殊馆员“猪坚强”

  “瞧,猪坚强来了!”随着一声惊呼,一头可爱的胖猪出现在建川博物馆院内的马路上。

  人们纷纷上前和它合影,还有人用手轻轻地揪它的大耳朵,但它表现得非常大度和友善。

  博物馆策划部吴志雄先生介绍,大难不死的“猪坚强”被埋在地下36天后救出时,原本150公斤的肥猪瘦得只剩下50多公斤。经媒体报道后,这位特殊“幸存者”,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废墟中坚强的生命也触动了正四处寻找地震实物的樊建川敏感的神经。他突发奇想要“收藏”这头猪。

  6月22日,博物馆按猪的重量以当时的猪肉价格用3008元从猪的主人手中买下它,还额外捐赠给他一万元。现在这头猪的体重已从当初进馆时的100多斤,长至320多斤。

  樊建川风趣地说,他要让这位地震“英雄”享受博物馆特殊馆员的待遇。

  “猪坚强”在博物馆内有自己的专用小屋,可以不受拘束地在博物馆园区内任意散步。就连“猪坚强”在废墟中吃剩的木炭及用过的猪槽,也被博物馆收藏一并陈列。

  前不久,网友评出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动物,“猪坚强”获冠军。

  “范跑跑”新眼镜仅224元

  博物馆也收藏了与“范跑跑”相关的两件实物:一本教科书;一副眼镜。 (相关专题:假如范跑跑在美国

  “5·12”当天,范美忠正在给学生们上《红楼梦》课。地震发生时,范美忠拿起这本教材第一个冲出教室,跑到操场上。

  范美忠成为公众讨论焦点后,博物馆曾邀他来馆参加活动,并动员他捐赠了这本教科书。范还在该书封面上龙飞凤舞地题了这样一行字:“正在讲课。范美忠。5·12”。

  而眼镜却颇有一番来历。数月前,博物馆向范美忠征集地震文物时,希望收藏他在地震中佩戴的这副极具“范跑跑”形象标识的黑框眼镜。当时范美忠还有些犹豫。馆方做工作说:他可以去重新配一副新眼镜,馆里依发票报销。

  后来,范美忠为自己选购了副新眼镜,其所报销的发票金额仅为224元,按馆方的预算他可以配一副更好的眼镜。

  当问及为什么陈列这位“特殊”人物的物品时,馆方回答:只是真实地保留历史,如何评价是参观者自己的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