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抗震救灾第一线:同济大学建筑专家带头住进楼房
延伸专题: 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 历史上的大地震回顾 记者刚刚连线抗震救灾第一线后获知,目前正在什邡市进行“房屋应急评估”的同济大学校6位房屋抗震专家,在截至26日中午的3天半时间里面,已经先后勘测评估了什邡市内和部分乡镇的400多栋房屋。其中,40%~50%的房屋可以立即入住,10%左右必须立即拆除,其余待查。 据此次专家组组长顾祥林教授介绍,他们一行6人5月22日晚间到达成都,接受四川省建设厅的安排,23日一早即赶赴受灾严重的什邡市,当天上午10点开始投入紧张的评估工作。为最大限度发挥评估潜力,他们6人分成了5个小组,顾祥林和周德源一组,其余四人施卫星教授、屈文俊教授、鲁亮副教授和吴善能副教授,每人自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配备3-4名当地有关工作人员,在评估过程中,对当地人员也是一个现场培训的过程。顾祥林小组赴什邡市下属的乡镇,主要为大型企业和医院、学校、邮局等生命线工程的房屋进行评估。其余4个小组在什邡市内不同地方进行评估。评估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哪些房屋可以立即入住,哪些房屋必须立即拆除。 6人专家组23日晚上因为还不太了解当地情况,当天晚上6个人都在帐篷里过了一宿。经过两天考察评估之后,24日晚上,他们就带头住进了经自己评估,认为可以入住的一家宾馆。他们的这一举动,也带动了当地一批民众,原先不敢在房屋里住的,此后也陆陆续续住进了房屋。 问及在评估过程中有什么特别深刻的感受,顾祥林告诉记者,相比较于乡村房屋,城市里的房屋倒塌遭毁的情况相对要好一些,乡村的房屋超过90%没法继续住人。“因为城里的房子多半经过规划,并有基本的建筑规范。而乡村里的房子,不仅没有很好规划过,更谈不上严格的抗震规范。”他说,以蓥华镇为例,这个镇总体的受灾情况非常严重,但镇上医院的住院部大楼,因为是严格按照抗震规范建设的,地震过后,不仅没有倒塌,连一条明显的裂缝都没有。因此他认为:“此前有专家对我们国家的抗震规范提出过质疑,从住院部大楼的情况看,此前颁布执行的规范还是比较科学的。” 顾祥林告诉记者,他们评估之后作出的判断, 25日发生6.4级余震之后的情况看,都非常准确。因此他们的工作受到当地政府和民众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