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经验借鉴:震后需解决四大问题
2005年10月,巴基斯坦发生里氏7.6级地震,造成7.3万多人死亡,震灾影响面积达3万平方公里,受灾人口达350万人。巴基斯坦国家减灾局主席法鲁克16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介绍了巴基斯坦在震后救援和重建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法鲁克说,巴基斯坦在2005年地震后首先重点解决四大问题,那就是使灾区道路交通、水电供应、行政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恢复正常运行,否则救援工作将难以大范围展开。法鲁克把电灯发出的光比喻为希望之光,因为恢复供电不仅能为救援机构的设备提供电能,对灾民也能起到心理上的安慰作用。至于水供应,瓶装水可解燃眉之急,但由于受灾人口众多,瓶装水不能解决长期问题,必须设法找到水源,使用净水设备,确保灾民喝上清洁的水对于防止疾病传播至关重要。 法鲁克说,巴震后救援和重建大致分为3个阶段,3个阶段相互关联。最初的3周时间为搜救阶段,重点是寻找幸存者和救治伤者。此后的救援则要持续约1年,而重建阶段大概需要3年到5年。在震后一年的救援阶段,应尽量把临时医疗站和救援物资发放点设置在灾民帐篷附近,以免灾民长距离四处走动,这样有利于防疫。此外,要为灾民聚居地稳定地提供清洁的饮水,临时厕所要挖得足够深,做好消毒工作。尽量让有亲缘关系的人住在一起,他们既能相互照料生活,又能在心理上相互慰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灾民聚居地设立临时教学设施,使受灾学生们感到生活正在恢复正常。 谈到重建工作,法鲁克说,根据地质专家的建议,巴受灾较严重的巴拉考特市不适合居住,政府决定异地重建。在房屋选址上,要征求专家意见。在个人住房方面,巴采取的是政府补助个人修建的办法,由专家提供几套抗震性能较强的房屋设计方案供灾民选择。房屋动工后的每个阶段都由专家把关,不合格的要推倒重来。 法鲁克介绍说,巴重建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巴地震灾民的帐篷营地已全部关闭,灾民搬进了防寒性能更好的简易住宅。在需要重建的住房中,约85%的房屋已经开工,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完工。 在总结当初的震灾教训时,法鲁克说,巴缺乏一个常设的灾难应急处理机构,没有用于应对灾难的国家数据库,缺乏相应的后勤计划,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2007年3月成立的国家减灾局是一个常设的灾难应急处理机构,这是吸取了2005年地震的教训而建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