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通行9年未进行竣工验收竟因资料丢失
摘要:作为珠海香洲区通往野狸岛的唯一陆路通道,海燕桥被曝通车9年来一直没能竣工验收,且先后4次“体检”不合格,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昨日官方首度回应,海燕桥未能竣工验收是因施工单位内部人事变更,部分桥梁建设资料缺失所致,但海燕桥的主体结构一直都合格。 连接珠海情侣路与野狸岛的海燕桥,日前被曝启用9年来一直没能竣工验收。 面对质疑,珠海市市政园林和林业局2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称,一直未有验收是因为施工方多次换人导致建设资料丢失,无法验收。该局副局长刘建明表示,此前两次请权威专家对海燕桥进行的检测结果均显示桥梁主体结构合格,他明确表示海燕桥使用不存在安全问题。 珠海市官员的安全表态尽管信誓旦旦,就差诅咒发誓了,不过,公众的疑虑似乎并未随之烟消云散。确实,在大桥究竟能否安全使用的问题上,任何的长官意志都不可能保证绝对的安全,还是应该有一个科学、审慎、理性的验收为好。试想,海燕桥既然能够将大桥的建设资料弄丢,谁又能保证它的安全性? 按照这位官员的说法,大桥建设资料丢失,是因为施工单位内部人事变更,资料员更换频繁,交接手续不规范等等因素造成的。这样的说法未免有些牵强,也很荒诞。 众所周知,大桥建设资料就相当于大桥的出生和成长记录,属于施工单位最核心的信息。这些信息清晰地记录下施工的每一个细节,是对大桥质量的负责;另一方面,也是对施工单位的负责,一旦出现质量争议,甚至是责任事故,则可以追根溯源,进行倒查。 因此,任何一家运作规范的公司,都不应该也不可能在这上面出现纰漏。而这样的事情居然就发生了,只能说明,海燕桥的施工组织之混乱绝非偶然,而是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恶劣的程度。 施工组织既已如此混乱,则公众对于大桥质量产生种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其一,资料丢失,就意味着大桥建设过程中的一些技术数据也随之消失了,眼下根本无从判定其是否合乎标准。即便有机构进行一些后续的检测,也是一种“不可逆”的检测,很难完全还原当初的质量情况。其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当然也就值得怀疑。 其二,也不排除主动弄丢资料的可能性。施工单位故意以人事为由借口资料丢失,以隐瞒或者回避大桥质量上可能面临的质询。尽管这种可能性并不是很大,但现实的蹊跷不能不让人心生疑窦。果如此,则海燕桥的安全不仅不是无虞,而是存在着很大的不测危机,亟待地方政府高度关注。 事实上,关于海燕桥的质量问题,此前即有诸多疑问难以破解。比如,该桥曾被曝光,截至目前先后四次“体检”均被判不合格。而且,早在2007年的时候,当地政府即投入500多万元进行加固维修。要知道,整座大桥当初的造价才1300多万元。又如,大桥启用之初即限行,似乎也透露出有关部门对于大桥质量缺乏自信的态度。等等。 凡此种种,均使得海燕桥蒙上了一层迷幻的烟雾,难以让人看得清楚。无论如何,从公共安全的角度出发,对此似乎都不该轻轻放过。不然,一俟灾难真的发生,则麻烦就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