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重庆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重庆地铁1号线中梁山隧道今日贯通

2011-12-12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96| 评论: 0

摘要:   地铁一号线二期工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程———中梁山隧道今日正式全线贯通,它从地下270米深的山脉心脏穿过,穿越“地心”直达大学城!据悉,这条经过近3年建设、耗资4亿多元的隧道,是我国目前城市轨道交通领 ...

  地铁一号线二期工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程———中梁山隧道今日正式全线贯通,它从地下270米深的山脉心脏穿过,穿越“地心”直达大学城!据悉,这条经过近3年建设、耗资4亿多元的隧道,是我国目前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拟建和在建的最长山岭隧道。日前,重庆晚报记者直抵2200多米的隧道贯穿交会点探秘。

  在地下270米 中梁山隧道穿越“地心”

  前日上午,重庆晚报记者经过特许,来到位于沙坪坝双碑中梁山隧道(远祖桥)入口。在当地工程人员的带领下,近四分钟后,汽车抵达2200多米的隧道中心点,也就是隧道贯通交会的中心点。

  重庆晚报记者现场看见,隧道交会贯通处已经开出一个大洞口,两边的工人可以自由出入,隧道壁两边和顶部全是撑起的厚重钢板。工人介绍,由于隧道在地下270米的深度,好比在“地心”,地热十分明显,隧道里总是热烘烘的,他们只得穿着单衣服作业。

  “这个隧道的开通,将沙坪坝和大学城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中建五局中梁山隧道项目经理袁晏仁说,中梁山隧道截面最大净宽9.6米,净高8.7米,如同地铁1号通往大学城的咽喉要道,隧道从远祖桥横穿中梁山,出口在西永香蕉园。

  正常情况下,从沙坪坝开车到大学城需要40分钟左右,但地铁开通后,从沙坪坝到大学城只需要十多分钟。

  鏖战1003天 提前贯通“地质博物馆”

  “隧道工程对于我们来说是家常便饭,但这样的隧道工程十分少见。”提及隧道施工建设,袁经理说,因为,中梁山地质复杂得如同一个“地质博物馆”。

  袁经理介绍,中梁山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质条件异常复杂。经过探测,整个中梁山山脉汇集砂岩、泥岩、石灰岩等多种岩层,中梁山还是产煤之地,到处是煤系地层及装满积水的废弃老煤窑,塌方岩爆、透水、斯爆炸中毒等,均是施工拦路虎。

  同时,中梁山整个山脉中有多条地下溶洞、暗河,地下水和地表水十分丰富,隧道正上方有两个大型水库和十多个天然水井。如果施工不当,不但容易破坏地下水和地表水,给当地群众带来饮用水安全,还可能在施工时遭遇地下水高压涌水,直接威胁施工人员生命安全。

  “整个工程可以用艰难二字来形容!”袁经理称,根据前期隧道线路勘测,隧道沿线必须经过66道煤系地层、3处采空区(即废弃老煤窑)、10余处溶洞地下水高压涌水、2处水坝形成的溶洞、1处充填型大溶腔软弱地层、70余米石膏岩段、100米岩爆段。

  袁经理称,中梁山隧道总长4329米,不但是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拟建和在建的最长山岭隧道,而且中梁山山脉地形复杂,也是迄今为止国内在建轨道交通隧道中地质结构最复杂、建设难度最大的隧道之一。

  2009年3月14日,该工程正式破土开工,采用双向对挖施工,预计明年4月完工。但400余名施工人员克服种种难题,经过1003天鏖战提前竣工。

  施工新技术 为未知的岩层做“B超”

  袁经理说,根据勘探测绘,隧道在中梁山里的最大垂直埋深为270米,且总长4000多米,它要通过如此复杂的地质结构,一旦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瑕疵,对于施工的工人来说,都将是灭顶之灾。

  因此,面对恶劣的地质条件,施工队采用了国内外高新技术和仪器,即采用目前最先进的TSP203探测技术,结合地质雷达、红外探水、高密度电法等4种物探方法,为未知的岩层做详细的“B超”,找准隐藏在山体里“病因”后再列应对参数。

  在找到这些参数后,施工方还采用“步步为营,先探后掘”的施工程序,即每开采之前,通过钻孔探测等方式,凡是要往前爆破开挖,都必须先探测50至100米,一旦发现有溶洞地下高压水涌出,以及检测到瓦斯,就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将危险预先排除。

  注浆堵水法 没让自然环境受伤害

  轰隆隆一声,刚打出的小孔瞬间喷出数米高压水柱……这是重庆晚报记者从工程队宣传视频上看到的一幕。

  袁经理介绍,不要小看这些地下高压涌水,一旦处理不当可能付出的就是工人生命代价。

  袁经理透露,中梁山隧道地下水高峰期时流量达每天26000立方米,水压1.8兆帕左右,如何在地下水量大、风险高的地质条件下安全环保快速施工,成为施工建设一大难点。为此,工程队请来国内最知名的水利专家,成立12人攻关组和3人专家组。

  与此同时,中建五局投入2000多万元购进世界最先进的RPB-180钻机,通过“注浆堵水”办法,即在至少离地下溶洞涌水30米开外地方钻孔,再将特效水泥水玻璃双液浆灌入溶洞里,等待水泥凝固后,再向前开挖。“正是这种科学的施工措施,才得以让中梁山整个山脉的地下和地表水没有任何破坏。”袁经理称,“注浆堵水”遇水则堵,只局部改变地下水的流向。经过各项监测,工程对自然环境没有造成伤害。

  据了解,整个隧道“注浆堵水”耗费水泥高达7万吨,其中有一个溶洞使用1500立方米特型水泥浆,耗费水泥1800吨,创下一个纪录。

  隧道施工一旦发生透水事故如何逃生?工程队每天在施工点停靠一台调好头的应急营救车,一旦发生透水事故,工人上车后立即可撤离。同时,隧道还设置了救命绳,以及救生衣,供工人向洞外逃命及求助。

  新闻背景

  中梁山隧道工程之最

  山岭隧道中最长:中梁山隧道总长4329米,是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拟建和在建的最长山岭隧道;

  地质结构最复杂:隧道沿线要横穿多处煤系地层、溶洞暗河高压涌水、岩爆等;

  施工三年最安全:采取洞外引爆、先进监测方式、自助救生等多种保护措施,做到施工“零事故”;

  保护水源最环保:隧道横穿两个大水库,多条地下水系,环境未受破坏,居民用水未受到影响。

  轨道交通一号线

  东起朝天门,西至大学城,远期延伸至璧山。一号线采用“分段建设、分段运营”的原则,分两阶段进行建设。第一阶段建设朝天门至沙坪坝段,线路长约16.5公里。第二阶段建设沙坪坝至大学城段,线路长约20.2公里。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