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时间、人性——风景园林设计的三基元
摘 要:文章首先剖析了目前风景园林设计中三种错误的方法,包括以图纸代替真实空间的图纸设计法,视户外空间为不变客体、创作终极蓝图的静态、终极设计思维,以及忽略人性需求的设计意志,针对性的提出风景园林设计的三基元架构,提倡设计面向真实的土地综合体,运用动态的设计观点,尽量满足使用者多层次的需求,创造安全、舒适、健康、优美的人居环境。 在经济高速发展、快速城市化的时代背景下,大江南北,各个城市无不在进行着轰轰烈烈的大建设,有学者感叹目前是我国城市建设的“第三个春天”[1]。城市物质空间的规划设计需要大量致力于创造安全、高效、舒适、健康人居环境的风景园林设计师参与,然而在面对应接不暇的规划设计机会时,由于行业规范不成熟、理论研究不完善、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许多问题便显现出来,文章主要从规划设计方法论方面对现存问题做一剖析,并针对性的提出风景园林设计的三基元框架——空间、时间、人性。 1.问题剖析 1.1 图纸设计法 采用图纸设计法代替真实空间的设计所产生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首先是设计的去科学化,即设计的科学成分被极大减低。因为在图纸上完成设计的过程中,作图者的主要心思不是用在探讨各种改变是否可行,各种问题(使用、交通、生态、排水)是否得到合理、有效的解决,空间承载的功能是否能最大限度实现,景观是否可持续利用,而是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从电脑图库挑选出奇特、优美的图形符号,推敲符号之间合适的比例,挖空心思的将各种符号协调的放在一起形成富有震撼力的画面。缺乏科学内核的设计往往可操作性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解析了为什么我们生活的城市与街头的宣传画面相去甚远的缘故。其次是设计者土地伦理观的丧失,体现为设计者通过图纸将脚下的土地任意蹂躏。在漫长的农耕时期,先民将土地视为可敬、可亲、可畏、而又不可或缺的朋友,他们小心翼翼、深思熟虑在大地上留下每一个足迹,使得几千年来,山系水脉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然而,机械化、流水线式的图纸设计法正在以发展迅猛的势头改变这种现状。图纸上的符号只能有限的反映现实空间中可见的实物,而许多看不见却又至关重要的生命过程是不可能用简单的几何符号所能表达的。当设计者远离土地,麻木的坐在电脑前一次又一次的面对相同、冷冰冰的几何符号,想方设法的完成构图时,其背后所隐藏的是土地伦理观的丧失,大地景观的破坏导致图纸设计法盛行不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周期短、效率高、成本低、图纸漂亮等都是很好的理由,但笔者特意指出的是,在培养未来设计人才的高校,这种设计方法论正在流行。由于城市建设实践对人才的大量需求,许多高校都在大量的招收园林设计专业的学生,然而老师少、学生多、设计项目少等客观因素,使得学生在上设计训练课时基本上都是坐在远离土地的制图室绘图,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依赖图纸设计的习惯。或许我们应该认识到,图纸只是设计过程中一种有用的辅助工具,既不能代替脚下真实的土地,也反映不了人在三维空间中的随机行为和复杂体验。设计可以借助各种各样的工具、手段,但最终面向和解决的是现实空间及其问题。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更多网友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