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中的虚景
1、空间 虚实空间上的对比变化遵循着“实者虚之,虚者实之”的规律,因地而异,变化多端。有的以虚代实,用水面倒映衬托庭园。如北京颐和园浩渺的昆明湖,即扩延了整个园林的范围,又使万寿山丰富的景点不显拥塞。有的以实代虚,在墙体上开漏窗,使景区拓延、透灵。如苏州狮子林东南角的一段曲廊,廊檐下的墙壁上嵌着一块块石刻及花窗,远望长廊好像园林范围并非到此为止。现在许多园林太注重实用,在本来就不大的空间里布满实景,从而显得拥挤、堵塞。如有些学校片面重视土建,在仅有的空地上营造庞大的建筑,正如围棋中唯一的活气被堵死,整个学校也失去了生气。 2、光影 太阳是生命之源,光明的象征,滚烫灼热,极具阳刚之气。一日之中,太阳的升沉起落给人丰富的联想。日出给人万物皆欣荣的兴旺景象:“日出远岫明、鸟散空林寂”。万物在日光移动中千变万化、佳景倍出:“日移花色异,风散水文长”。日到中午,光线最为强烈鼎盛:“白日正中时,天下共明光”。日斜西沉,切有另一番令人着迷的景象:“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日光这些美,人们在园林中随时可以观赏到,但日光之词用于私家的园名景名似乎觉得太强烈,皇家园林则多用此来比喻皇恩浩荡、如日普照。如北京圆明园曾有的“心日斋”、“朝日辉”和“云日瞻衣”等。 月光妩媚清丽,是阴柔之美的典型。欣赏月光一般从圆缺角度着眼。圆月给人以完美团圆的联想:“十五十六清光圆,月点波心一颗珠”。上、下炫月,令人想起与月形相似的弓:“晓月当帘挂玉弓”。月光清亮而不艳丽,使人境与心得,理与心合,清空无执,淡寂幽远,清美恬悦。宇宙的本体与人的心性自然融贯,实景中流动着清虚的意味,因此月光是追求宁静境界园林的最好配景。苏州网师园的“月到风来亭”,是以赏月为主题的景点。当月挂苍穹,天上之月与水中之月映入亭内设置的境中,三月共辉,赏心悦目。扬州梅岭春深的“月观”,正如其楹联云:“今月古月,皓魄一轮,把酒问青天,好悟沧桑小劫;长桥短桥,画栏六曲,移舟泊烟渚,可堪风柳多情。”春暮月夜来游,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诗意,如在眼前。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更多网友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