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路桥 查看内容

人车争路!道路设计慎重选择“慢行一体化”

2013-12-5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10| 评论: 0

摘要: 摘要: 12月2日是全国交通安全宣传日。当下,交通陋习缘何屡禁不止?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又该如何分配路权?能否找到有效的治堵之策? 道路设计效果图   关键词【车路“赛跑”】   怎么解决拥堵?   采访 ...

摘要:12月2日是全国交通安全宣传日。当下,交通陋习缘何屡禁不止?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又该如何分配路权?能否找到有效的治堵之策?



道路设计效果图

 关键词【车路“赛跑”】
  怎么解决拥堵?
  采访中,不少受访者首先想到的是拓宽道路、修建立交桥。车在不停增长、路在不断拓宽,就像一场无休止的“赛跑”。
  在很多城市,规划中处处考虑汽车通行便捷,而忽视了慢行交通、公共交通。以济南为例,现在济南日均增长车辆600多辆,城市道路拓宽的速度远比不上汽车增长的速度。
  省住建厅城建处副处长张金城认为,一段时期以来,道路规划设计理念上,的确出现了更倾向于机动车的偏差,但实际上机动车占用道路资源越来越多,交通拥堵不但没解决反而更加严重了。
  而有车一族也深受其苦。“现在每天早晚肯定堵车。还有,到哪儿感觉停车位都不够用,转好几圈停不下!”牟先生表示。
  为此,要求深入反思城市规划设计管理中“以车为本”的思想,2015年底前,设市城市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编制完成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合理规划步行、自行车道及停车设施,并提出近期建设项目。尤其是城区次干道和街巷的绿化,为自行车和行人提供舒适的道路环境。今年年底,各设区市园林主管部门要会同规划部门编制完成城市绿道规划,适时启动省域绿道网规划编制。一些地方,比如潍坊还率先试点公共租赁自行车,现在已购置1.6万辆,每天15万租赁人次,引导更多人更健康、更环保地出行。
  关键词【仗车思维】
  文明出行能避免九成交通事故
  “我这不算啥,我有个朋友,一家五口人四辆车,他、爱人、儿子、儿媳妇各一辆,就小孙女还没有。”12月2日,济南市民牟先生告诉记者,尽管自己十几年前就买了车,但和某些有车一族相比,相形见绌。
  现实中,很多人认为有车才是现代人的生活,过度依仗汽车而不考虑距离远近,不计较驾车的经济成本、时间成本、生态成本。业界将这种思维总结为“仗车思维”。
  “济南市人口640万,开车的人100多万,也就是说,机动车出行比例只占出行总量的20%,但是却占用了80%的道路资源。”济南交警支队市中大队女子中队副中队长丁汕分析说。
  “我妈就经常向我抱怨,说现在她都不太敢出门了,明明是绿灯,走到了斑马线上,那些左拐的、右转的车根本不让她。要是走得慢了吧,还一个劲儿地按喇叭。”采访中,一位市民表示,不少司机存在交通陋习,随意占用副道行驶,随便停车,不礼让行人等。
  “如果车速再慢一点,如果注意力再集中一点,如果彼此之间能够让一让,如果不疲劳驾驶、不超速逆行、争道抢行,如果所有的这些交通陋习和交通违法都不复存在的话,90%的交通事故都能避免。”济南交警支队民警李敏说,摒弃交通陋习、文明出行,既能保障道路畅通,也能保护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路权之争】
  道路规划建设应“以人为本”
  连日来,被称为“史上最窄人行道”的济南运署街人行道被广泛关注。11月21日,记者再次来到这里看到,路南大约100多米加宽后的“人行道”正好能容下一个成年人正常通过。一个接学生的家长告诉记者,加宽后学生走路确实方便安全多了。
  “最窄人行道”变宽了,但讨论还在继续。有人说,人行道这么窄属迫不得已,因为街道本身就窄,如果将人行道修宽就无法保证双向车辆的正常通过。但更多人认为,在路面资源有限、不同交通方式发生冲突时,应当优先考虑最弱势的行人的利益。也有市民提出更灵活的建设性意见,将运署街改成单行线,就可适当加宽人行道了。交警部门认为,运署街单向通行将会给泉城路、按察司街和黑虎泉北路带来较大交通压力。因此,最后各方面采取了折中措施,适当加宽人行道,暂时采取警示标志、安排交警执勤等措施保证行人安全。
  据省住建厅调查情况看,在城市道路的规划建设管理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违反“以人为本”理念的问题:道路规划建设不从当地交通需求出发,过分追求形象、景观,乱建宽马路;主、次干路无非机动车道、盲道,支路无人行道或人行标志,人行道被商摊和其他设施侵占,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乱停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断头、过窄,在非机动车道随意设置减速坎,过街天桥、地下通道明显偏少等。
  ■新闻回顾 “最窄人行道” 引发路权讨论
  济南市历下区连接按察司街和黑虎泉北路的通道“运署街”,全长不过二百多米,这条街巷路南的人行道,宽仅二三十厘米(上图),被网友“吐槽”为“最窄人行道”。
  9月13日,济南市历下区市政和交警部门召开现场会后,当晚将该路段人行道加宽至0.8米。11月14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专门出台文件,要求各地在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管理中,充分保障非机动车和行人路权,明确“行人第一,车辆第二”。
  ■权威声音 道路设计慎重选择 “慢行一体化”
  各地在道路设计建设中,道路的线型、断面以及交叉口设计要充分考虑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要求,主、次干路上的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原则上要进行硬隔离。慎重选择“慢行一体化”道路设计,自行车道原则上应尽可能避免与步行道共板设置,确需采用的,要召开有各方面专家参加的论证会,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
  城市道路建设要优先保证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新建及改、扩建城市道路,要设置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城市支路和居住区道路,要设置步行道。在城市道路改造中,严禁通过挤占步行道、自行车道方式拓宽机动车道。同时,应适当拓宽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空间,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优先通行。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