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昆明城市建设 突出做好“六个抓”
在11月26日召开的全市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会议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田欣提出对当前的工作要突出做好“六个抓”,即:抓纲筑魂、抓路建网、抓水绿山、抓脏治乱、抓产兴业、抓本为民,强力推进,促进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胜利。 抓纲筑魂 大手笔、高起点做好城市规划建设 当前,要尽快完成《世界知名旅游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工作,调整、修订完成昆明各级城市总体规划,全面衔接昆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其他专业规划,年底前要实现市域总体规划、县(市)区中心区控制性详规、环滇主城四片城市形象设计“三个全覆盖”。 要抓好“六大片区”、“十大景点”、“十大公园”的建设、开发、提升,为世界知名旅游城市构筑有效载体。以“3015”行动计划为抓手,加快推进东城呈贡、南城晋城、西城海口、草海、空港、巫家坝六大片区建设,坚持一片一片梳理,一片一片规划设计和建设,做到建一片成一片。 要正确把握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和民主性。以超前的理念、审美的眼光、统筹的方法,对城市的布局、功能、形态、色调等进行系统设计,把城市作为一个艺术品来精心构思,让昆明传承历史的辉煌,闪耀人文的光辉;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城市的规划一经确定,就作为一条红线,未经法定的程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必须严格执行,坚决杜绝领导插手、利益博弈的现象;体现城市规划的民主性,充分调研,充分咨询论证,召开有关听证会,提高社会的参与度,提出科学依据。 要坚持以文立市的理念,坚持人本、低碳、文化、科技的理念,用强烈的文化意识谋划城市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把人性化贯穿城市建设的全过程,处处体现和关注每个人的现实需要和精神文化追求;从住宅、屋顶、墙体材料和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应用,以及废水、废物的循环利用,都要体现绿色低碳的理念;把昆明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和而不同、风格别致的文化元素,形成独特的个性特征,杜绝“千城一面”;要把科技发明与科技创新贯穿于城市建设之中,体现“科技改变城市,创新改变生活”,推动“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发展。 抓路建网 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通达力 年内完成南连接线建设,启动新昆嵩、东南绕城项目,力争到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绕城高速“内绕”建设,2016年底前全面完成绕城高速“外绕”建设。推进以滇池为核心的环湖轨道、环湖滨水大道建设,形成环湖轨道、高速快线、自行车道和旅游步道,力争到2014年底前初步形成环滇池的立体交通体系。中心城区规划路网建设年均增长率不低于10%,到2015年新建城市道路331公里,新增14万个机动车泊位,公交分担率达到50%以上。确保2014年6月底前轨道交通1、2号线首期工程北段建成通车,2016年底前1号线三期及西北延线、2号线二期、3号线建成通车。 抓水绿山 彰显春城特色与个性 昆明是“春城”,抓住一个“春”字,就抓住了城市的灵魂和本质。因此,要以“春”为主题,做足“水”文章、“绿”文章、“花”文章,再现“三面湖光抱城郭,四面山势锁烟霞”的美景。 抓好以滇池治理为重点的市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保护好“四山一湖十库三十六河”的环滇流域山水体系;要扩大绿化面积,提升绿化质量,构筑“两环八廊”绿色生态屏障,力争到2015年,城市绿地率达到35%、绿化覆盖率达到40%,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体现“春城无处不飞花”的特性,把花卉与旅游、文化相结合,不仅让“绿色昆明春满园”,更让“缤纷昆明花满城”。办好“茶花节”、“樱花节”、“梅花展”等特色节庆活动,叫响龙泉探梅、鸣凤山茶、圆通樱潮等品牌,加快斗南花卉产业园建设,打造一批精品“花展”、“花会”、“花市”,引导市民“种花”、“赏花”、“品花”,展现令人陶醉的“花都”风情。 抓脏治乱 塑造城市形象 坚持严格管理、科学管理、常态管理,让城市管理精细有序,简约而不简单。 要把公益性与经营性结合起来,整合市政设施中有经营性收入的项目,对环卫、园林管护等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下大力气整治城市脏乱差问题,持续开展“城市清洁工程”行动,加强道路日常清扫保洁,集中整治背街小巷、城中村、城郊结合部、城市主要出入口环境卫生,开展建设工程文明施工专项整治行动,对道路施工、渣土清运进行治理,改善城市环境。 抓产兴业 筑牢城市发展根基 没有产业的支撑,城市就会空心化、孤岛化。要改变城市发展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状况,把城市的功能、布局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产城一体化、文旅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增强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 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扎实推进“8185”产业培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把产业做大做强、做精做优。坚持“退二进三”,在主城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旅游业、文化产业,打造一批城市综合体、CBD商贸中心,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 促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充分挖掘昆明深厚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宗教文化、都市时尚文化和边疆异域文化,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各个要素、各个环节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提升旅游景区、旅游产品的品质和内涵,促进旅游转型升级,把中转站变成旅游目的地。力争到2015年,实现旅游总收入突破650亿元,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突破160万人次,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超过10%。 统筹城乡发展,在主城区积极有序推进城中村改造,提高城市化品质;在主城近郊大力发展都市农庄、生态旅游等项目,促进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远郊县区以县城和城镇建设为重点,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要下大决心抓好新农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幸福乡村”、“美丽乡村”建设,同时加快扶贫攻坚步伐。 抓本为民 处处体现人文关怀 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最终目的,就是把昆明打造成为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博客,微博),让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强烈的幸福感、归属感、自豪感和安全感。 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持之以恒推进“十大民生工程”,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每一个目标、兑现每一项承诺。对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菜篮子”、“米袋子”问题,要保障市场供给。确保到2015年,完成主城区51个标准化菜市场、140个生鲜超市建设,实现主城区生鲜超市全覆盖。 对市民反映强烈的交通拥堵、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征地拆迁等热点难点问题,要坐堂问诊、因症施策,用最快的办法、最直接的方式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要以市民的方便为方便,完善公共配套设施,科学设置人行横道、过街通道、公交站台、红绿灯、车辆掉头点、交通标识、公共厕所、无障碍设施等,让城市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充满人性温暖。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