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大智慧”
网络配图 随着科技部在上个月将20个城市纳入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目前我国智慧城市的规划数目已超过220个。然而,这些城市是否真的“智慧”呢? 在日前举行的一个智慧城市论坛上,国务院参事、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牛文元表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有154个城市规划投入1.5万亿元建设智慧城市,但真正体现其内涵的,目前一个也没有看到。 此言一出,立即引发强烈关注。 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机遇,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是治疗“城市病”的最佳良药,一直以来,智慧城市因其所展现的美好远景而备受推崇。自2012年起,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开始呈现规模发展态势。 然而,对于国内智慧城市的建设现状,众多专家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还远不够“智慧”。 成果不大 “中国智慧城市的规划数目已超过全世界规划数目的总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告诉记者。 截至2012年10月,我国已有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220多个城市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 然而,纵观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果,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黄顺江认为:“成果不大。” 他进一步指出,智慧城市意在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宽带化等智能化的手段整合、优化社会资源,推进人类生产、生活的信息化,而目前城市中真正实现大范围智能化的仅限于电信部门。“一个领域的智慧,不能称作智慧城市。” 邬贺铨则表示,很多城市仅仅是在争“智慧城市”的帽子,而不见得有实际行动。 “什么是智慧城市?各个城市对此的理解还不够清晰。”黄顺江说,智慧城市建设仅仅刚开始,甚至没有迈出第一步。 “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有朝炒作发展的趋势。”邬贺铨担忧地说。 盲目建设 住建部先后于今年1月和8月公布了两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至此累计试点城市达到193个。与此同时,科技部又在10月份将20个城市纳入试点名单。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也在推进相关工作。 “目前的试点过多过泛。”黄顺江表示当下试点的盲点过多,乱试只会导致重复建设,费人费力,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最后能有一两个成功就不错了。”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