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保障房的产品定位与设计标准该如何配置

2013-11-22 14:32|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74| 评论: 0 |来自: 网络

简介:  @建筑专题V王曦:众所周知,无论做什么产品首先应该考虑到的就是定位问题,保障房也是如此。此外,对于保障房来说,还应该遵循设计标准。但是,如何将产品定位与设计标准合理配置一直是困扰建筑师的一大问题。 ...

  @建筑专题V王曦:众所周知,无论做什么产品首先应该考虑到的就是定位问题,保障房也是如此。此外,对于保障房来说,还应该遵循设计标准。但是,如何将产品定位与设计标准合理配置一直是困扰建筑师的一大问题。

  @回迁:开发商在拿地时,合同中要求做多少套住房已经明确规划,当然,其中对于户型面积和房间数量的规定也很严格清晰。保障性住房户型按照房型进行了分类,而且对于套型面积和户数几乎不容许有任何变通,但是这些规定似乎又来的没有缘由,看起来好像规定得非常清楚,可是经不起推敲:为什么面积非得是这几个档次?到底这样的面积应该有什么配置?租赁房和安居型商品房的要求有何不同?

  @艾蓓义:保障性住房的使用者非常宽泛,大部分居住者的家庭结构和人口数是怎样的?在这么小的面积之下,设计一定要有所侧重,不可能每个空间都很舒适。保障房首先要保证基本居住,那卧室是否应尽量大一点,起居室小一点?厨房应多大?卫生间能不能做暗卫、通过机械通风?在那么紧的面积控制下,设计一个阳台还是两个阳台?要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更清晰地了解使用者需求,需要政府部门做一些实实在在的调研工作,而不仅仅只有制度和规定。

  @丽萍:深圳市在2010年推出了《深圳市保障性住宅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但还必须解决它与现存各种规范的兼容问题。在设计过程中,还是发现目前关于保障房的文件多、规定多、相互之间存在矛盾的情况。根据要求,深圳市所有新建保障性住房必须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而根据《深圳市城市与建筑设计标准》3.2.3条款要求,高层小区的居住用地人均控制指标应满足每人10-15平方米,而保障房因为容积率高、户数多、人口密度大,人均用地指标难以满足标准,这样就无法达到绿色建筑的参评条件,从而制约了合法施工证件的取得,影响了进度,有违保障性住房快速开发的初衷。

  @路人甲:关于日照,《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及《深圳市绿色建筑评价规范》等深圳本地规范都要求住宅建筑应满足大寒日3小时的日照要求。目前还未有单独针对保障性住房日照的相关规范,因此在设计中只能参照普通商品房的日照要求。但由于保障性住房通常容积率高、单位面积小、户数多,考虑其实用率、节地、成本等因素,将平面设计为内廊式更为经济紧凑,但较难完全满足日照要求,这成为制约方案的重要因素。如果必须满足日照,就会出现东西朝向的布置,这对于深圳的气候条件来说很难达到。

  @菜系:此外,为了达到《绿色建筑评价规范》中的楼板隔声要求,要么花成本做浮筑楼板,要么精装修就要做木地板,不能做地砖。从保障房的使用和维护来讲,客厅铺地砖一定比铺地板更合理,但是这样做就无法达标。为了能够满足各方需求,还需要相关部门进行详细调研,需要建筑师仔细研习相关规范标准,从而做出更加完善的保障房设计。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