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营地建筑的中国样本
当您背上行囊,行走在人迹罕至的森林、草原、沙漠、戈壁或山川的时候,当您独自背包走在异域的古老村镇,走在风格迥异的大街小巷的时候,您会感觉到历史和大地的脉搏在跳动……其实,户外运动不是一种简单的体育运动,不是冒险,不是挑战,也不同于中国传统的旅游方式,是一种把旅游、运动、文化、人际交流紧密结合起来的生活方式,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它能把人们从烦闷的社会生活中暂时超脱出来,以最放松的心态感受大自然中的魅力,并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回归到社会生活中去。 既然将户外运动归为一种生活的方式,那么,这种生活方式就需要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在中国能够找到为其服务的营地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因此,随着运动的不断发展升级,事故的频发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怎样才能让这项运动在中国良性的发展?由团市委发起,集野外露营、户外运动和户外安全自救教育为一体的北京国际青年营应运而生,其首个营盘落户密云。与此同时,随着营盘的落地,都市元素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首席建筑师王刚为其设计的营地建筑也成了户外营地建筑的首个中国样本。
户外运动建筑项目的新突破 北京密云国际青年营是由北京团市委发起的,致力于推广青少年户外运动的一个项目,占地200多亩,在一个山谷之中。内设的体验项目将涉及露营和野外露营,包括定向越野、野外生存、徒步、登山、自行车、攀岩等各类户外运动在内的综合体验及教学,户外安全自救教育,团队拓展培训,真人对战游戏训练及国际青少年参观、交流等多个方面。这个营地还将重点建设成为一家户外运动的培训基地。 就是这样的一个营地,曾经紧张的施工的现场却与以往人们看见的那种大型机械各行其道,听见的各种轰鸣声不绝于耳的状况完全不同。营地的施工现场比较安静,也看不见各种大型设备。对此,户外运动专家、北京国际青年营董事兼技术总顾问王鑫说:“营地的建设与楼堂馆所建设的区别在于,我们尽量的不去破坏环境,自然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要尽量符合自然,营地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大家到大自然中去,如果还是使用钢筋水泥,那么,这里就不是户外运动人士所向往的地方了。”的确,在国外,户外营地很多,也都是要户外参与者必须用全部的身心与大自然进行交流,彻底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中。理念都是共通的,“在自然环境当中把各种科目和步道很自然地点缀其中,让人们感觉到既很自然又很现代,这就是我们的初衷。同时,这也是青少年走进大自然的第一扇门,一直以来,自我的生存能力,人际的交往能力,与大自然的融合能力,对于青年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希望现代青年人不要天天守着电脑,要在这里能够多进行一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希望青年人在这里学到于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希望青年人更加国际化,提高其综合素质。” 除此之外,做户外运动就必须要有专业的装备和所需的生活保障,所以,作为中国的第一家大规模营地,除了考虑让人们享受大自然之外,还要让人们享受到城市般的品质。“营地就是要教大家怎样有品质的生活,所有的营地都没有淋浴,但我们这里有,白天你可以去选择感受刺激,晚上则可以享受舒适的生活,在这里,不夸张地说,是把城市的品质生活升华了。”王鑫说,“我们的营地就是按照国外五星级营地的标准设计的,国外四星级和五星级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无障碍设施,我们的营地甚至可以保证让残疾人畅通无阻。同时,还有很多细节上的展现,比如,风力发电,新型环保材料竹钢的使用等等,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营地建筑是一种精神的表达 可以说,营地建筑在中国还没有可以学习和效仿的样本,而且,北京国际青年营的营地建筑要求建筑要融入山区的自然景色,一定要环保,要体现户外运动的张力。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有对大自然有特别深入了解的建筑师,才能做出符合要求的设计作品,王刚就是能够完全胜任的建筑师。 其实,王刚设计的建筑很简单,并且这个建筑在营地里是很小的一部分,虽然小,却是整个营地的灵魂,更是营地的图腾,是精神上的象征。据王刚介绍:“我的设计初衷,就是要将象征青年人的朝气蓬勃通过建筑语言表达出来,是很单纯的东西。现在往往很多建筑师都追求大的建筑,能够吸引人耳目,得到关注。可是,现在的我却有着不同的心态,这个建筑要做到最恰当,要与山和自然环境最恰当的融合,要与青年人健康向上的心理相匹配,所以这个建筑就应该是最简单的,不应该是复杂的。而且应该是有冲击力,有韧劲,有棱角的,这些东西在我的建筑里都应该有着清晰的表达。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诚实的房子,因此,在我的概念里不是要一个房子,而是要一个堆积情感的空间,从这点来讲,它是倾注了感情的一种迸发,是对精神的一种表达,是怀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年轻的向往。建筑师就是在用建筑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那么,营地建筑对于城市又意味着什么呢?王鑫认为,现在,户外运动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户外运动以前在一般的理解中都是很苦的,当然,如果我们现在设计的这个营地既能让人走进大自然,又不离开现代的生活,无非是将生活从办公室挪到了帐篷里。人的生活可以是多样性的,更可以高于城市的生活。在这里,王刚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对于营地建筑的形式,有时候也许在城市的公园中能够看见,很多人都会投以惊讶的目光,其实这正是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一种向往。然而,这种向往在山里则更容易表达,也不会惊讶,但在钢筋混凝土里则是很难表达的。向往是一个美好的状态,现在人们被表象的东西绑架得太多,丢掉的东西也很多,“我们需要回归,哪怕只有一点,这就是我的建筑想要表达的东西,在山坡上就是需要一个空间与户外能够有直接的沟通,与自然有一个简单的交流。” 赋予竹材以新的生命 诚然,很多建筑师都希望能够在材料的选择上有所突破,从而满足自己的设计需求。随着经验和阅历的丰富,建筑师更多的则是想通过材料传达或表现一种思想和观点。对于北京国际青年营这个项目来说,王刚也在材料的选择方面绞尽了脑汁。最后,经过多方面的考察和讨论,决定选择竹钢作为主材。 从自然物产来看,中国也被当今世界广泛称为竹子王国,从最早使用的竹简到日常使用的各种器具、家具和农具等,竹子在中国古代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众所周知,竹子乃禾本科,生长周期很短,且可循环再生的竹子能够代替木材,尤其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慈竹,三年便可成林,且需要每年间进行砍伐方可得以生长旺盛,这完全符合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导向,是保护森林资源与缓解木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竹钢便是通过纤维化竹束帘制备技术酚醛树脂均匀导入技术,连续式网带干燥技术,大幅面板坯铺装技术,成型固化技术等多项技术的集成。 四川洪雅竹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永敬强调:“竹钢全称高强度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看起来像木,用起来像钢,实际与玻璃钢比较相似。压缩强度是钢材的一半,弹性与钢材基本相同,但重量是钢的六分之一,是具有广泛用途的高端环保新材料。采用小径竹慈竹作为原材料,是因为其纵向纤维是最好的,通过多项专利技术加工而成,用途广泛,产品附加值高,强度高,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此外,中国木材奇缺,在没有更多选择的情况下,就必须在很多领域中去试探,因此赋予竹材以新的生命,就是一种创新。同时,我们希望通过材料的特性,让房子更具有自然的元素。此营地建筑应该能为户外运动者们提供一个躲风避雨的场所,所以会与平常的建筑有所不同,厕所房顶是镂空的,能与大自然直接接触。项目能源采用风力和太阳能互补提供,这一切都表明其是一个非常节能的建筑。因此,竹钢的选择也是与节能环保休戚相关的。整个建筑从设计到施工完成有一个半月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对竹钢坚硬性也有了非常重要的认识,新材料竹钢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希望未来由中国人制造的,拥有知识产权的,且有中国精神面貌的竹钢材料能够普及。”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