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建筑教育的区别何在
@建筑专题V王曦:从巴黎美术学院到包豪斯,建筑教育跨越了整整百年。1919年成立的包豪斯设计学院引发了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高潮,其教育思想对世界的影响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中国自东北大学和中央大学设立建筑系,开创了自己的建筑教育以来,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建筑师,他们对中国的建筑工程和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那么,针对建筑这样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国内外的区别在哪里?培养出来的人才又有着怎样的异同? @风驰电掣:我有一个很深的感触是,国外基本上把建筑学视为文科,至少是一门非常特殊的学科,学生的来源也形形色色,不像国内,都是绝对的理科学生。从根本上去理解建筑学,它的确是一门很特殊的学科,不能简单地定义为介于文理之间。国外所有的名牌大学都会有这门学科,与中国建筑专业的分布不同,因此从基本出发点来说,中国的建筑教育存在极大的误区。有多少中国的知识分子能知道建筑学与土木工程学的区别?恐怕少得可怜。 @心如水:对于建筑学与土木工程学的区别,以及怎样从根本上去理解建筑学的含义,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也不是现在力所能及的。从一个较低的层次来说,一栋建筑集中了很多技术要求,譬如结构、设备、给排水、通风、电器、物理环境、隔热保温、光学照明、声响、交通、绿化等,同时也凝聚着审美心理。因此,建筑师的工作是给建筑一个大的框架,他要协调方方面面,最好地满足要求;而土木结构师负责的只是建筑结构这一个方面。 @如画:建筑师是整个工程的领导者,建筑从无到有,这一步至关重要,也确实最难、最有挑战性。关于这一点,我想大多数的建筑系学生都会明白,国内的建筑教育也主要集中在这一层次。所以中国的建筑教育常培养出画图匠,而出不了建筑大师。更进一个层次,建筑是人生活的场所,是人们生活方式的反映。建筑应该反映人的意识,建筑的主体也是人。可是人的意识非常复杂,而且深深地烙上时代的印迹,故建筑也应该关注社会。可以简单地表述为,建筑是一定时代的人们生活方式的反映。 @专业建筑师:环顾中国的建筑师,能关注到这一层次的非常少,中国建筑师的作品经不起推敲,没有深度,也与他们缺乏对人生活方式的思考有关。中国建筑师擅长的是对建筑大师作品具体形式的分析,然后去模仿。高明的模仿和拙劣的对某些片段的肢解,便产生国内这么多水平不一的建筑。 @智哲申:建筑学是一门工程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高等院校的建筑学专业也开设了很多建筑技术以及工程实践方面的课程,应该说建筑学的整个教育体系是基本完整的。但全国的建筑技术教育会议却常常讨论这样一个主题: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建筑技术的兴趣?高校的建筑技术类课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是由来已久的,不仅学生不重视,有些教师也不重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够培养出什么样的执业建筑师。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