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大厦:那一朵BIM云
云技术与BIM(建筑信息模型)将与上海中心大厦联姻。上个月,举办的2013HCC华为云计算大会,上海中心大厦宣布与华为公司共同打造国内第一朵服务于工程建设的BIM云。 事实上,BIM技术早已为这座摩天大楼的顺利封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此时,云技术又将助力大楼成长,不尽会有人问:“BIM云究竟有多大的魅力?”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BIM项目经理赵斌。 凭借BIM突破极限 素有中国第一高楼之称的上海中心大厦,正在拔地而起。其主体建筑结构高度580米,总高度632米,总建筑面积57.4万平方米,建成后的上海中心大厦将与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等组成和谐的超高层建筑群。 在建筑设计和运营阶段,上海中心大厦以绿色建筑为目标。未来,上海中心大厦将成为国内首栋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满足中国绿色建筑三星级和美国LEED绿色建筑体系高级别认证要求的超高层建筑。同时,上海中心大厦还将提供具有国际标准的24小时甲级办公环境、超五星级酒店的配套设施和集观光、购物、娱乐、餐饮、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商业文化城。 不仅如此,上海中心大厦将在优化城市规划、完善城市空间、提升上海金融中心综合配套功能、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将成为上海标志性建筑和上海金融服务业的重要载体。 为什么上海中心选择了BIM?赵斌总结了几方面原因“项目涉及的学科和分支系统非常复杂,加上项目建设周期长,导致成本控制难度较大;项目信息量庞大,由于参与方众多和彼此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路径复杂。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技术上的支持,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 BIM落地成就高效化 BIM在上海中心大厦中的应用并没有循规蹈矩。 “2010年前,业主应用BIM最常见的模式要么是聘请一家专业的BIM咨询顾问公司负责项目周期内的模型创建、更新维护以及各种功能的应用;要么就是自己组建一支BIM团队来做项目。我们并没有采用这两种模式,而是在承发包过程中,通过合同条款约束承包商单位必须在项目中应用BIM技术。”赵斌指出,“这种运作最终形成以建设单位为主导,参建单位共同参与的基于BIM技术的精益化管理模式”。 赵斌介绍,这种模式在当时的环境下是具有极大的挑战性的,那个时期BIM的应用更多体现在设计阶段,设计院的BIM应用水平和经验远远高于施工单位。面对专业分包单位,如何制定BIM技术,涉及建模标准、工作流程、应用策略、团队建设以及竣工验收等方方面面,另外,还要考虑由各专业分包单位创建的BIM模型及相关信息数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有效的集成与应用。这些都是摆在现实面前的难题。 记者了解到,从2010年末施工总承包单位成立BIM团队到现在,参与上海中心大厦项目的BIM技术人员已超过70人,涵盖土建、钢结构、幕墙、机电、室内装饰等多个专业。通过基于BIM技术在设计、施工阶段的应用,大幅提高项目的工程质量与工作效率。 “例如,在外幕墙专业方面,上海中心大厦实现了基于BIM的设计、加工、现场联动方式,使绘制加工图效率提升200%,加工图数据转化效率提升50%,复杂构件测量效率提高10%。在钢结构专业方面,利用BIM进行电脑拼装,提高钢结构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迄今为止,项目安装了近7万吨钢材,仅有2吨的损耗;在机电专业方面,基于BIM进行构件精细化预制,大量减少焊接、胶粘等危险或有害作业,实现70%管道制作预制率。”赵斌说。 赵斌表示,从3年前的很多参建单位连BIM是什么都不知道,到现在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各BIM团队成员的辛勤努力,没有他们的通力协作与积极配合,上海中心大厦项目的BIM应用也达不到现在这样的高度。这说明BIM在中国已日趋成熟,也为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方法带来了深远影响。 BIM腾“云”驾“务” BIM的高度兼容性决定了其不会是孤胆英雄。此次云技术倾力加盟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共同开展业务,正是“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句话最好的印证。 云计算作为一种技术趋势已经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并成为高新技术的代名词,政府和市场方面也给予其高度的支持与肯定。 为响应上海市和浦东新区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的目标,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分别与IBM、华为、中国电信等3家企业签订合作意向,共同推进“虚拟”上海中心大厦的建设,同时上海浦东新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授予上海中心大厦“浦东新区智慧商务示范社区”的称号。上海中心大厦的7楼将建设一个云计算数据中心,提供云计算综合平台服务和相应展示示范的应用,并为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可落地的实践样板和依据。 据介绍,BIM与云平台的结合,在美国以及欧洲发达国家已经有了较多的研究和实践,很多大的软件商如Autodesk公司通过近几年的收购整合,正在打造基于云技术的BIM360平台,试图向全球提供BIM云服务。而在国内,尤其是工程建设领域,BIM云的相关内容还鲜有听闻。 赵斌表示:“作为住建部的信息化示范项目单位,以及上海市科委重大科研课题承担单位,我们也希望能够借助自身的品牌与平台优势,联合国内外优秀的硬件、软件、网络供应商,针对行业内的现状,在存储、计算、协作、安全等方面做更多的尝试与研究,从而打造一朵工程建设领域的BIM云。目前,我们与华为公司、Autodesk公司就BIM云的搭建展开了一系列调研与测试工作。” “我们希望这朵BIM云建成投入使用后,能够在工程建设公司购买传统软硬件和复杂的IT基础设施建设中,提供高效数据处理功能;实现不同地点的人员跨地区、跨公司的协同工作,提高工作协作效率;大量减少硬件和人力维护费用,优化网络性能以及提升数据安全性等。”赵斌说。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