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传统村落灵水探秘:京西举人村

2013-9-13 14:32|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01| 评论: 0 |来自: 网络

简介:  秋日傍晚的北京门头沟区斋堂镇灵水村比午后多了一份清凉和静谧。在这个被群山环绕的村庄里,社火、庙会、秋粥节等风俗延续千年,古庙、古树、古道等遗迹仿佛在诉说着耐人寻味的过往。上了年纪的老者坐在千年奇树 ...

  秋日傍晚的北京门头沟区斋堂镇灵水村比午后多了一份清凉和静谧。在这个被群山环绕的村庄里,社火、庙会、秋粥节等风俗延续千年,古庙、古树、古道等遗迹仿佛在诉说着耐人寻味的过往。上了年纪的老者坐在千年奇树“柏抱桑”(柏树和桑树长到了一起)下乘凉,耳边不时传来犬吠之声……


灵水举人村 李忠民 图

  为什么叫灵水?

  灵水村是一座坐落在门头沟山沟里的古村。灵水村聚落面积6.4万平方米,西北高,东南低,略呈长方形。据62岁的村民刘成铁介绍,灵水村总体上为一只乌龟的样子。当然,只有在村子对面的山岭上才能看得清楚。

  “村南山坡处有一座小庙,好像是乌龟的头,在北边山梁上也有一座小庙,这是龟尾所在。”刘成铁告诉记者,灵水村整体近似于圆形,村中有三条东西走向的街道,分别为前街、中街、后街,与其相交的还有两条南北走向的胡同。街道和胡同把村庄隔成了好几大块儿。每一块儿中分布着许多规矩严整的四合院,有的为二进,有的为三进,有的更多。“从山岭上看,这些四合院形似一个个小方块,颇似龟背上的图形。”刘成铁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龟是四灵之一,这就是村名第一个字‘灵’的来源。”

  “再说‘水’。灵水村原有72眼泉井水,井井有水,水源丰沛,这就是‘水’的来历。‘灵’与‘水’相配,因而称为灵水。”他说。


灵水举人村 李忠民 图

  举人村为什么人才辈出?

  关于详细建村时间,目前仍找不到确切的文字记载。据《辽玉河县清水院统和十年经幢考》一文对“经幢上捐资村落和邑众”的考证断定,公元929年,灵水村就已经存在了。

  “灵水村最兴盛的时代是明清两代,当时村中的经济发达。由于盛产核桃,村中的买卖铺号众多,其中三元堂、大清号、荣德泰等八家最大,有‘八大堂’的说法。这些买卖铺号均是从事农副产品经营的,他们把在当地收购的核桃、杏仁等干果以及大枣、红杏等水果,用牲口运到北京、天津等地去贩卖,再运回生活日用百货,在山里销售。”一位谭姓的村民告诉记者。

  经济带动文化的发展。灵水村又名举人村,顾名思义,这里人才辈出。据史书记载,仅清明二朝,灵水村就出过了22名举人和2名进士,多人入仕为官。其中,清康熙年间的刘懋恒官至山西汾州知府。

  灵水村为什么频出举人呢?村民们认为,除了风水好和地处军响(注:地名)通往沿河城(地名)的必经古道之外,文化风气浓厚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在村民的引导下,记者来到村西北的刘姓碾房。碾子,本来是过去农村非常普遍的农民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粮食加工器具,在大街、场院、住户间随处可见。之所以灵水村的刘姓碾子值得一提,是因为刻在碾房墙上的“君子不争”四个大字,据称,是举人刘增广所书。

  虽然年代已久,原迹已然模糊,但倡导谦和宽容、互谦互让的精神与安徽桐城的六尺巷异曲同工。一位正在考察的民俗专家告诉记者,提示村民们在使用碾子时应该和睦礼让,仅用“君子不争”四个字表述,没有用“禁止”“严禁”“罚款”等词,提示温和,易于被人接受。“字写得好,地选得好,立意更好。”他说。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