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中欧对话:王府与古堡遗址博物馆的产业化发展之道

2013-9-6 11:55|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47| 评论: 0 |来自: 网络

简介:  中国王府和欧洲城堡曾经都是联系皇室与平民社会的纽带,直到今天都承担着历史、文化与传统的传承任务,既是文物古迹也是旅游景点,也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课题即如何在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如何实现合理产业化发展 ...

  中国王府和欧洲城堡曾经都是联系皇室与平民社会的纽带,直到今天都承担着历史、文化与传统的传承任务,既是文物古迹也是旅游景点,也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课题——即如何在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如何实现合理产业化发展?

  8月28~30日,“2013恭王府论坛——中欧王府与古堡遗址博物馆发展之道”在北京举行。来自欧洲11个国家18座古堡博物馆的代表以及中国9家博物馆、景区机构代表在为期3天的时间里围绕“王府与古堡的保护与利用”“王府与古堡的经营与管理”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为中欧遗址博物馆发展建言献策。


恭王府论坛现场 网络配图

  积极保护 实施科学管理

  中国王府和欧洲古堡都是贵族文化遗产,科学的管理和保护是实施产业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就遗址保护而言,桂林独秀峰·王城景区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全面的保护机制。据景区董事长戴东辉介绍,他们严格按照国家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对景区及文物点做了分级保护区划:将景区的文物、古迹、建筑、城墙、摩崖石刻等纳入一级保护区范畴,严格执行修缮、拆除审批权限,在专家指导下进行修缮、拆除;将景区内除了一级保护区之外的区域,纳入二级保护区范畴,确保区域内建筑、古树名木、环境道路不受破坏;将景区外周边校舍、民居、街区等纳入三级保护区,走访协调建筑、设施布局,保持与景区文物特征的和谐辉映。通过分级区划,严格规定,为文物保护和环境控制提供了长效机制,确保景区可持续发展。

  奥地利美泉宫自1992年起由私营企业经营,自给自足,一边通过营业来维持盈利,一边利用盈利资金进行修缮。为了更好地平衡对宫殿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美泉宫还对景区施行全面智能化管理,通过电脑程序,管理人员可以对每天进入美泉宫的游客人数进行控制,每小时接纳的游客人数被精确控制在1000人次。持票排队的游客,可以在旁边的公园里歇息。“这个模式运行得很好。当人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在晚上延长开放的时间。”美泉宫总经理萨克莱克说。

  西班牙阿尔罕布拉宫一直都建有一个管理规划,政府和大学也都参与进来,共同进行保护完善的工作。“不过,我们现在建立了一个PAG的管理机构。它是独立法人,主要任务就是管理文化遗址。”阿尔罕布拉宫总干事西蒙尼斯介绍说。

  欧洲古堡多已脱离政府直接参与管理。但是,中国却普遍不是这样。“多是由政府直接管理的,上面是文化部或者某个局,或者地方政府,而不是有一个能够脱离行政的独立的管理机构。最终往往是政府或者长官的意志决定了很多具体管理的方法或者目标。”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直言,“有些特殊的古建筑已经承包给企业。但是新问题又出现了:中国的土地是不能私有的,他只能租赁或者承包。因为承包有一定的年限,所以他必须在这个年限里面,最大程度获得他的收益。这又导致一种杀鸡取卵的现象。他们往往在追求自己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却对古建筑也造成了根本性的破坏。”葛剑雄对现状表示担忧,希望这方面在将来能有所改善。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