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旅游大环境下传统渔村的转型与发展
1. 传统渔村的特征、演变和挑战 1.1渔村的特征 渔村是“村”的一种特别存在模式,有其区别于别的村落的明显特殊性。它在所有村落群体中是高度个性化的。地域看,它分布在沿海的滨海地带和大小各式的海岛上。远离海岸的陆地决无渔村。 传统渔村的形成主要有位置偏远、空间封闭、视野辽阔和景观奇特等特征。 1.2渔村的演变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捕捞技术的提高,传统的渔村形态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在古时,海洋捕捞渔船无名称,无固定专业用途。渔民以自发的个人捕捞为主,生态力极为低下且出海捕捞风险极大。唐宋时期,出现小对船、小捕船、流网船和张网船等木帆渔船,渔民开始进行小规模的有组织的捕捞,增加了出海的安全系数,提高了捕捞产量。明清时期,渔船种类及名称增多,用途不断拓宽,但受政府禁渔令的限制,制约了渔村的进一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捕捞渔船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实现捕捞渔船机帆化、机动化和现代化,传统渔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1.3传统渔村面临的挑战 随着社会正向着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的方向发展,支撑传统渔村的海洋渔业捕捞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迫使我国沿海渔民转产转业的因素,主要是国际因素和环境资源因素。所谓国际因素,是指我国先后与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签订了渔业协定,使我国的传统渔场面积大大压缩,导致渔业生产力过剩,大量捕捞渔民面临转产和失业等问题,对我国海洋渔业和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所谓环境资源因素,是指我国近海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以及过度捕捞,导致我国近海渔业资源日益枯竭,使得渔民无鱼可捞,近海渔业捕捞量下降。 2. 近郊旅游的发展、需求和机遇 2.1城市近郊休闲的产生 在城市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看重,精神需求也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已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但都市人长期处于时间和空间的双重压迫下,心中更加渴望亲近自然、放松心情,渴望闲适而自然的休闲状态。由于传统的外省旅游受到旅途时间长、游览时间段、对外地环境的陌生和花费大等因素的限制,往往不能满足当今城市居民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而近郊景区适销对路,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距离短、花费低和自然生态的特点满足了城市居民的旅游需求,城市近郊旅游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慢慢成为都市的后花园和都市人心灵的一片栖息地。 2.2城市近郊旅游的发展前景 1.拥有日益庞大的客源市场 根据有关调查,一个城市的出游市场37%分布在距城市15km的范围内,24%的市场分布在15km至50km的范围内,这就意味着城市出游的旅游者中有61%的机会会选择较近的旅游场所。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收入的增多,城市近郊旅游将拥有越来越大的市场。一些独具特色的近郊型景区不仅可以吸引本市旅游者,也会吸引国内其他省市甚至国外的旅游者前来。 2.成为旅游发展新趋势 城市近郊旅游促进了城市旅游的发展,推动城市其它产业的发展,也增加了渔民的收入,近郊旅游充分利用了城乡过渡地带的自然资源和风土人情,无污染低消耗,推动了城市旅游的发展,促进渔村产业的优化升级,使城市郊区和谐互补发展共赢,因此受到政府政策支持、近郊渔民的欢迎和城市人的喜爱,近郊旅游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满足了城市居民的需求,符合发展生态旅游发展的大趋势,未来将是旅游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 未来旅游市场的需求趋势表现为:崇尚自然生态、返璞归真,追求个性化、知识性、参与性、体验性,体现多元化、层次化,呈现散客游、自驾车游的趋势。 2.3传统渔村发展近郊旅游的机遇 在过去被看成是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的渔村,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原来制约渔村发展的一些不利因素,却有可能变成有利因素,成为传统渔村未来转型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1.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交通和通信方式的改变,正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传统渔村地理位置大都位于沿海地区,同时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几乎所有的经济中心都位于沿海地区,也就造成大部分传统渔村的位置离周边的大城市甚至特大城市并不是太远,多数都位于城市2小时生活圈之内。 2.有良好的生态休闲环境 由于地域位置的特殊性,背山面海的格局,反而使得渔村,具有极佳的旅游体验吸引力,离大城市较远的位置,使得很多渔村依然保留着良好的生态环境。 3.极具特点的地方文化 渔村这种特定的自然生成和存在方式,构成了与众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民间风俗。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