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景观住宅发展状况探讨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房地产行业走出了卖家主导市场的阶段,更多的购房者习惯了以挑剔的眼光来挑选适合自己的房产,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开发商也需要在自己的住宅产品中,加入更多元素以求被购房者认可喜爱。购房者的需求引导了景观住宅的发展趋势,而开发商对购房者需求的引导也大大推进了这个过程。然而随着住宅景观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十八大提出了美丽中国愿景之后,住宅景观方面一些问题也逐渐摆到我们面前,例如:住宅景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房价,住宅景观经常是和豪宅联系在一起不是普通百姓所消费得起,一些项目盲目追求大树、古树进驻家园,绿植面积过大有浪费的嫌疑,同时在维护方面增加了相当多的成本。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园冶杯住宅景观奖现场评审中,也遇到了上述一些问题,专家们力图在现场评审中,为我国住宅景观发展提出一些指导意见,引领我国住宅景观的健康发展。中国风景园林网结合我国住宅景观现状,为您整理了当下住宅景观相关的一些观点供您参考,您或许会对以上一些问题产生更深刻的思考。 一、需求变迁 中国住宅地产市场发展到今天,可以说已经开始进入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产品角度讲是解决老百姓买房有没有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面积的大小问题。现在正从第二个阶段向第三个阶段过渡,在解决大小问题的同时要解决一个质量好坏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住宅的要求已不仅仅是质量和规模。他们对住宅景观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此前,有调查显示,在房屋类型的选择方面,有近40%被调查者倾向绿地资源较多的绿色住宅,31%被调查者倾向选择远离城市污染的低密度住宅。由此可见,人们对于住宅中绿化、园林元素的关注度。 在这种情况下,更多的房地产开发商投入到景观住宅建设,而景观设计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国外设计机构也大批涌入,景观住宅已经不再停留在人们耳中眼中,而是与我们实实在在的进行了亲密接触。 二、发展历史 我们从北京商品住宅在园林景观方面经历的几个阶段来看一下住宅景观的发展。 1、初创:挖掘公园地段价值 据业内专家介绍,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以北京为代表的一线城市住宅中,就已引入了园林绿化概念,但当时的绿化仅局限于草地、简单的雕塑等。到了80年代末,国外社区中的规模化绿地被更多引入。之后,随着房地产市场飞速发展,园林景观住宅的范围更为宽泛。 "上世纪90年代,朝阳公园附近就出现了一批定位’公园地产’的高端住宅,可以算是北京最早的主打园林景观的住宅,"亚洲人居环境协会副主席开彦介绍。 据介绍,公园地产一般是指为了给居民营造稀缺的景观和生态环境,开发商依托市政公共公园或房地产开发与公园建设结合起来的项目。此类项目将公园景观作为楼盘的特色和卖点,打造建筑、人文与自然环境结合成一体的地产概念,迎合了人们对绿色、健康、闲适等居住环境向往的需求。因此,公园地产一般都能以较贵的价格,获得较好的销售业绩。 公园地产在一段时间内被看作是最早的园林住宅地产,只要是与公园沾边的项目,都打着公园地产的旗号宣传其绿色生态价值和园林景观。但随着公园附近住宅地块越来越稀缺,真正的公园地产数量正在迅速减少,早期真正的公园地产也已几近售罄。为此,园林住宅开始向"造园"的方向发展。 2、发展:量身打造社区园林 "近一两年,公园周边住宅用地稀缺,此类借助自然公园来打造的公园地产项目日渐减少。为了迎合人们对居住环境日益增长的要求,在社区内部量身定做园林,就成为了主流做法。"一位住宅园林方面的资深从业者分析称。 加大社区内园林景观的打造,不仅能为楼盘增加附加值,更能提升人居环境水平。开彦认为,衡量一个楼盘景观是否优质的标准,除了小区绿化面积是否够大之外,还应该看小区的绿化植物的种类是否丰富,搭配是否完善。景观不仅要点、线、面相结合,讲求层次,同时,也要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为居民的休闲活动提供绿色场地。 以位于西山板块的高端楼盘西山壹号院(2012年园冶杯住宅景观奖设计金奖项目)为例,项目社区园林采用多样化种植手法,精选高大乔木、低矮灌木和草皮相互搭配,营造出多层叠加的绿化体系,真正实现层层有景的观景效果。 业内人士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将有更多楼盘主打园林景观设计。同时,随着楼盘整体品质的提升,未来的社区园林景观将更加注重景观的和谐性和丰富性,更加强调人性化设计。从各个方面营造一种既舒适、优美,又具有丰富内涵的住宅环境。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