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2013-9-12 10:51|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87| 评论: 0 |来自: 网络

简介: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网络配图   在全球资源日益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中国的城镇化建设,一方面要注重保护和修复自然环境,另一方面还需不断以创新思维寻求社会经济绿色发展之路,走中国 ...


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网络配图

  在全球资源日益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中国的城镇化建设,一方面要注重保护和修复自然环境,另一方面还需不断以创新思维寻求社会经济绿色发展之路,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从众多的规划设计项目工作中,有几条普遍的行动准则指导着规划师对设计方案的揣度和把握:

  1. 连接性,营造微气候环境

  在城市,由于热岛效应,在市区生活和工作的居民更易频繁受到高温的侵袭。利用大型防护绿地、河谷以及市区内的绿地、人工水体景观、建筑群风廊,在相关学科的支持下,通过科学模拟的选址判断,对其规模和位置的调整,能显著改善城市小气候环境,提升区域热舒适性。

  2. 混合发展,保障社区发展的活力

  一个生机勃勃的居住区,居住地与工作地点,学校或幼儿园之间的距离能短时间步行到达,或至少能够骑自行车快速抵达。供应日常生活用品的商店、服务业、医疗保健机构和休憩公园绿地以及其他社会基础设施也应在步行范围内可获得。在有“绿色之都”美称的弗莱堡,市民不仅可以利用自行车道接触德国巴登黑森林,同时也可以在市区的公园绿地中,找到一片亲近自然的上佳之地。为行人和自行车设计的绿街网络,给社区的老人、孩子提供了更安全、更有趣、更丰富的休闲游憩场所。

  3. 综合交通,确保街区的合理尺度

  低碳城市设计十分强调混合街区的合理尺度和完善的社区公共交通。通过设计密集的街道网络,多功能混合的邻里社区,能确保城市的紧凑发展,引导短程通行,优先发展自行车网络,建设步行优先的邻里社区,通过规范停车和道路的高效利用增加便利可达性。

  为什么要提高道路密度?一种常见的误解是:宽大的马路是高效的,有利于优化交通流。实际上,被宽大的马路限定的封闭的大型街区加剧了中国交通的拥堵状况。基于先进城市案例的街道尺度研究, 150*200米的路网密度有利于优化交通流,它提供了更直接的线路选择,且提高了步行过街的安全性。小尺度的街道包含步行、自行车设施,由于缩短了交叉口信号灯延误,可以大大缓解交通拥堵以及减少汽油的消耗。

  如何发展高质量的公共交通?香港、纽约、新加坡以及一些发达国家城市都有着世界上最密集的公共交通网络。大城市选择大力发展地铁系统,而更多的城市选择更经济宜实施的现代有轨电车和BRT公交捷运系统。现代有轨电车和BRT拥有独立的线路,能够保证在交通高峰期仍有大量的交通运力,站点服务半径为1000米,连接城市核心区域和大的居住组团。再以这些站点规划到达新城各居住组团的公交系统。公交节点的设置保证在居住、就业、服务中心的步行范围内。这样通过对多种交通方式的有机融合,创造城市交通出行的舒适、便捷、高效。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