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暖通空调 查看内容

全国民间PM2.5监测网络正在形成

2013-11-11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04| 评论: 0

摘要: 摘要: 截至11月,全国平均雾霾日较常年同期偏多2.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这对于“民间空气观察”网的创始者刘峻来说喜忧参半,忧的当然是身处雾霾无法抵挡,喜的是自己的环保工作越来越有现实意义。   2 ...

摘要:截至11月,全国平均雾霾日较常年同期偏多2.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这对于“民间空气观察”网的创始者刘峻来说喜忧参半,忧的当然是身处雾霾无法抵挡,喜的是自己的环保工作越来越有现实意义。

  2011年以来,不少城市的环保志愿者开始自行监测PM2.5,但由于标准不一、组织不力,各自遇到了问题和困境。而今年以来,这些环保组织正在集结起来,织成了一张民间自测PM2.5的网络。


  对于这张民间监测网络,刘峻最愿意将其与日本民间的监测网络相比:当年大阪市的空气污染治理,就是从搜集基础数据开始的——日本大阪的空气污染诉讼,最终是通过大型计算机建立模型,用大量的基础数据计算出工业排放与空气污染的因果关系,才构成了关键证据,赢得了诉讼。


  虽然道路险阻且漫长,但民间自测PM2.5的网络正在逐渐延伸力量,希望对我国的空气质量改善出一分力。

  新乡【缺乏关注】

  2013年3月,河南师范大学的大三学生闫锐被一个活动所吸引。当时在他所在的河南新乡,一位留美博士正在筹划建立一个监测空气质量的站点,在成功向一个房地产企业筹得资助并购置仪器后,他将闫锐和另外三名同学召集起来,组成了一个学生志愿组织。


  这是目前全国不到20个致力于大气监测的民间环保组织中的一个。在刚开始时,闫锐和同学们的工作得到了“一呼百应”的效果,就像民间自测活动兴起的时候。从4月底开始,他们每天上午选择新乡市的四个地点,检测一次实时的PM2.5浓度,然后把它发布到微博上,这些信息得到了大量的转发和关注。闫锐们愈发觉得这件事意义重大,随后开始扩招志愿者,每天增加一次测量时间,想要让市民们更准确全面地了解本地的空气质量。


  然而,这阵新鲜劲儿一过,关注度反而减弱了。微博上不见了转发,平时在外测量时,市民们的反应也从好奇变成了不闻不问。困难不止如此。闫锐想要把这项公益活动进一步推广,比如向市民宣传大气污染的知识、举办讲座等等,但苦于没有赞助,难以展开。孤立无援,得不到支持,这是闫锐对这项工作的感受。


  在这个新乡民间自测小组建立之初,闫锐就听说全国最早的环保NGO“自然之友”的一个地方小组正在孵化一个项目,准备把各地的民间自测PM2.5的组织纳入一个统一的平台。直到7月份,闫锐接到了一个电话,说是来自武汉的一个“自然之友”会员,正在准备吸收闫锐他们加入一个网络。闫锐和小组成员们一商量,欣然应允。

  湘潭【设备短缺】

  2011年底,肖湘平领着湘潭环保协会中的几个会员,在协会之下另组成了一个“守望蓝天”小组。原先,湘潭环保协会主要关注的是保护湘江水质、监测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环境问题,然而从那一时段开始,大气已经成了最让湘潭人忧心的问题。


  现在提起还会让肖湘平苦笑:从2012年开始,小组成员们受制于简陋的条件,不得不采用最“字面儿”上的意义来“守望蓝天”——他们能做的只有举起相机,仰起来拍摄头顶的天空,然后发布到微博上,以此作为对本市空气质量的“监测”。“我们只有用这种方法,来看看湘潭到底有多少个蓝天,跟官方说的一样不一样。”肖湘平说。


  在这一年的年底,“守望蓝天”小组得到了意外的支持。来自深圳的某环保企业向很多民间环保组织出借PM2.5检测仪,让他们得以用较专业的设备来监测周围的空气质量。这下,热情的环保志愿者们可算找到了事做,几个“铁杆志愿者”甚至常常对这个仅有的仪器进行哄抢,争着来当湘潭空气的监督员。这项工作也立刻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加上了PM2.5浓度信息的微博每天都被大量转发,市民们甚至以此作为出行与否、怎样防护的行动指南。


  肖湘平说,如果他们能有三四台仪器,形成的影响力就会更大。“那个时候政府、环保组织和群众能够汇成一股力量,一起致力于大气监测和改善工作。”


  2013年8月,微博上有一个叫“武陵老樵”的人联系了肖湘平,询问他是否愿意加入一个计划。肖湘平和湘潭环保协会的会员们开了一次碰头会,谨慎地研究,最终认可了对方计划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决定加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