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专家说规划在城市建设中歼灭水患
城市里的雨水泛滥成灾,和城市化改变自然生态的过程相伴相随。而解铃还需系铃人,水患的解决也要依靠城市规划的合理、建设的完善。 杭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中心谢晓波处长说,吸取去年“罗莎”台风水淹杭城的教训,今后的市政建设规划都将考虑防汛的需求,不断提高防洪标准,做到未雨绸缪。 今后杭城的道路都铺透水沥青 暴雨一轮接一轮,但记者经过“两纵三横”整治道路文一路、文二路、文三路、学院路、教工路,发现虽然地处地势低洼的城西,但是改造完的道路平坦整洁,看不到积水,车子经过几乎没有水花溅起。 秘诀之一就是这些道路铺设的都是透水沥青。它又名“排水式沥青面层”,最大的功能就是有透水效果,可以比水泥或者普通柏油路面更快的让雨水渗到地下去,而不是完全流到雨水管线中,这种沥青铺设后路面一般不会出现积水。此外,由于透水沥青的颗粒大,还可减少车辆通行时的噪声。 据了解,“一纵三横”整治工程的保俶路、曙光路、体育场路、凤起路、庆春路,使用的全部是透水沥青,“五纵六路”的绍兴路也用的是透水沥青。在今年年初的大雪中,这些道路的透水性能大大提高, 谢晓波说,透水沥青比普通沥青的价格贵一倍,而且为保证路面排水通畅需要半年清洗一次,但是考虑它物有所值,今后杭州的新建道路和改造道路都将铺设透水沥青。 给道路换上了一层“透气”的皮肤,道路积水的“老大难”将大大缓解。 16座桥梁集体“长高”解水患 城西地势低洼,而且地形背山,山水倾泻加上河水倒灌,防洪规划又先天不足,暴雨一来就会“水漫金山”。而到今年十一,16座桥梁抬升后,城西“水患”将有望缓解,而且桥梁抬高后,杭州西部地区河网通畅。 首批抬升的7座桥梁是:文一西路的紫金港桥,文二路的冯家河桥、益乐河桥、莲花港桥、蒋村港桥,山水人家莲花港桥,沿山河迪益桥。这些桥梁已提前完成施工,并恢复交通。余下桥梁将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二阶段抬升的四座桥梁文三西路的冯家河桥、莲花港桥、紫金港桥和高技路的冯家河桥抬升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预计到7月8日前完成,第三阶段桥梁抬升按计划将从8月11日开始,预计到9月30日前完成。 桥梁抬升工程的一个目的就是增强城市内河的排水能力。据杭州市建委介绍,桥梁跨度和净高不够是城西防洪存在的问题之一。据测定,城西地势低洼,积雨面积很大,若遇到24小时降雨量达到200毫米以上特大暴雨袭击时,桥梁成了影响泄洪的最大堵口。而城西16座桥梁分别抬升0.11米-0.65米不等,将使得城西的河道“通气”很多。 气象专家说预测 独家解析天气预报的产生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突发性天气灾害层出不穷,呈增多趋势。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又是一个气象灾害频发的年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气象预报显得格外重要了。今天会不会下雨,要下多大的雨——在汛期,采取怎么样的防汛措施,很大一部分靠的就是气象部门提供的预测数据。 都说“天有不测风云”,在气象预报备受关注的今天,气象部门又是如何捕捉讯息,从中抓住有效讯息,准确判断天气的呢?昨天,浙江省气象台的周台长详细地介绍了天气预报的方法,并告诉我们如何正确使用预报信息。 高科技手段、预报员的经验 ——一样都不能少 说到天气预报,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可能就是卫星云图。雷达、卫星,这些高科技手段,一直在天气预测中起着重要作用。不过,你可别以为,光靠这些就行了,实际上,预报是一件相当复杂的工作,要综合运用4种办法,最后才能分析出结果,传递给我们。 首先,气象部门运用的是“天气图分析预报法”。就是运用雷达、卫星等监测到的天气实况,制作气象图,再用气象图来推测下一时段的天气情况。 其次,就要运用“统计预报法”了。天气的变化要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综合各个因素,统计历史上的规律,再对未来的趋势作出判断,就是统计预报法。 再者,就是“经验预报法”。天气预报的不确定性太大,如何作出正确的预报结论,这和预报员的个人经验有一定关系。 最后,近二十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值天气预报法”被逐渐推广,现在已成为常用的预报手段之一。简单来说,就是将影响天气的各个因素化为数据,放入一个方程式内,计算出结果。 由于风云莫测,以上任何一种手段都是不够全面的,必须综合起来考虑,才有可能得出最精确的预报结果。 对天气预报不能看得太死板 运用了这么多方法,千辛万苦得出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又怎么样呢?周台长介绍,中期预报的准确率目前已经相当高了;但长期预报看的是趋势,提供的只是一个参考。 今天下雨吗?出门要带伞吗?一两天内的短期预报,给市民提供的往往就是这类天气信息。目前,晴雨预报准确率已经达到80%-90%,可以满足一般人的生活需要。至于这场雨下得多大,降雨量是多少,这样的量级预报难度就增大了。对于暴雨,省气象台的预报准确率接近60%。 未来4-10天的预报属于中期预报,报的是天气过程,准确率可达90%。 一个月以上预报就算长期预报了,报的是年景,主要靠统计预报法。比如说今年汛期的降雨量偏多还是偏少,就是长期预报。 对于长期预报,不能要求非常精确,只是看成一种参考。 “大自然瞬息万变,对天气预报不能死板看待,要求百分百的准确率是不现实的。只要合理运用预报信息,就能更好地防灾减灾。”周台长说。 水利专家说防洪 拦截一江一溪的洪水 杭州市林水局水利管理处副处长盛忠华介绍,针对强降雨造成的洪涝灾害,不但要将主城区内的积水往外排,还要注意防洪。在杭州,防洪主要是将钱塘江和东苕溪的洪水拦截在外,以免进入城区。 防洪关键词:“上蓄中滞下分” 在防洪方面,首先要结合天气预报,确定未来会有什么等级的降雨;然后结合当前河道、水库的水位高度,分析出能够承受的防御范围;最后断定采取什么措施来控制水位。防洪采取的调度措施简而言之就是六个字——上蓄中滞下分。 上蓄——在上游进行蓄洪,这是一种利用水库调节流量的方法,在水库可容纳的范围内,关闸蓄水,减少洪水下泄。经过水库调蓄以后,可以削减洪峰,让没有水库控制区域的洪水先排出,减少了中下游的洪水威胁。当没有水库控制区域的洪水排出后,再下泄水库内拦蓄的洪水。 中滞——当没有水库控制区域的洪水进入河道后,如果量很大,就要将它引入河道边上的滞洪区。滞洪区其实就是一个“小水库”,可以临时囤积一定的水量,以保持河道里的水位不会过高。等洪峰过后,滞洪区里的水可以再排入原河道。 下分——一旦遭遇大洪水,水库和滞洪区可能都难以控制洪峰,这时河道下游的大闸就需要打开,开闸放水,让洪水分流,在河流的一处或数处分泄入海或进入其他河流和湖泊,减轻洪水对堤防的威胁。 钱塘江流域防洪工程 钱塘江的防洪御潮的流域性工程主要为新安江水库、富春江水库和钱塘江两岸堤塘。 新安江水库控制流域面积为10442平方公里,总库容216.26亿立方米,正常库容178.6亿立方米,属多年调节水库。新安江水库对削减下游洪峰流量有明显作用,对杭州市的城市防洪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富春江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31645平方公里,总库容8.74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为23.0米(黄海基面),正常库容4.41亿立方米,可通过对上游新安江等水库的合理泄放以及富春江水库的预泄预降等措施,来达到削减洪峰流量,减轻下游灾害之目的。 杭州城市的堤防工程,由钱塘江南北两岸的海塘构成。 东苕溪流域防洪工程 东苕溪流域防洪工程主要有青山、四岭、水涛庄、里畈等大中型水库,南、北湖蓄滞洪区以及西险大塘、德清大闸等一系列防洪工程设施,防洪工程体系较完整。 西险大塘上自余杭石门桥,经余杭、瓶窑、安溪、獐山,至德清大闸止,全长44.938公里,是防御东苕溪洪水入侵杭嘉湖东部平原、确保杭州市和杭长铁路及104国道、杭徽、杭宁等公路干线安全的屏障。 通过对青山等大中型水库与北湖和南湖滞洪区、德清大闸等联合运行,使西险大塘可达100年一遇防洪标准。 德清大闸是将东苕溪超量洪水有控制地泄入杭嘉湖东部平原,以减轻西险大塘的防洪压力。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