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行业聚焦 查看内容

漳州:土楼之王二宜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13-11-5 12:32|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97| 评论: 0|来自: 网络

摘要: 在华安县翠绿的丘陵山地间,共有土楼60多座,其中,位于仙都镇大地村由二宜楼、南阳楼、东阳楼组成大地土楼群,是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土楼”重要组成部分。 大地土楼群源远流长,形式多样,有圆楼、 ...
在华安县翠绿的丘陵山地间,共有土楼60多座,其中,位于仙都镇大地村由二宜楼、南阳楼、东阳楼组成大地土楼群,是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土楼”重要组成部分。

大地土楼群源远流长,形式多样,有圆楼、方楼、五凤楼(府第式)及其变异形式等多种类型;群落布局上,依山傍水,融合自然,宛若天成;规模宏大,占地1000平方米以上、高3层以上的土楼超过80%%,最高的达6层,圆形土楼直径最大的为80多米;结构奇巧,功能齐全,满足聚族而居、安全防卫、教化育人的要求,具有防风抗震、冬暖夏凉等良好性能,各种生产、生活、防御设施一应俱全。

“土楼之王”二宜楼,以“民居瑰宝”、“土楼奇观”、“楼中之宝”、“建筑奇葩”享誉海内外,在福建数千座土楼中独占鳌头,首个荣膺“国保”称号。

二宜楼清乾隆五年始建,落成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前后建造31年。二宜楼是单元式与通廊式有机结合的典范,为福建土楼珍品;依山傍水,环境宜人,达到建筑艺术评价上的三境(意境、画境、环境);是中国传统风水理论的一大实践。

二宜楼建筑平面与空间布局井然有序,防卫系统构思严谨,建筑装饰精巧华丽,文化内涵丰富,它融历史学、地理学、建筑学、军事学、哲学、美学和民俗学为一体,整个建筑追求天地人和谐的统一。

土楼研究专家对二宜楼也是情有独钟,他们用“八个最”来形容其独特:环境最宜居、布局最独特、防卫最周密、外墙最厚实、设计最科学、壁画最丰富、保存最完整,以及获得“国保”最早——1996年,二宜楼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首个获得“国保”的福建土楼。

“申遗”以来,华安县以最有力的领导力量、最得力的措施推进工作落实,总投资将超过1亿元。山体绿化、环境综合治理、迎检线路建设整治、拆迁安置、房屋改造等专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按照各级专家的指导意见和土楼总体规划,拆除与土楼群景观不协调的建筑物、搭盖、瓦屋面等1.65万平方米,完成房屋改造3.4万平方米。土楼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已经完成。

同时,全力做好福建“土楼人家”民俗博物馆布馆工作,征集和复制文物文献1000多件,于今年6月20日正式开馆。加强土楼文化研究,成立福建(华安)土楼文化研究会,成功举办中国福建(华安)土楼建筑文化论坛,有力推进“申遗”进程。加大宣传力度,举办千名中小学生“情系土楼”现场书画大赛和土楼“申遗”形象大使选拔赛,营造浓厚的“申遗”氛围。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