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呼吁保护鼓浪屿老建筑 重塑人文社区
摘要: 古榕覆盖下的老别墅,外墙爬出藤蔓,地上长出青苔,木地板踩上去,嘎吱嘎吱的声响。这是上海一位教授 记忆中的鼓浪屿老别墅。 在他眼里,世界各地都有老别墅,而鼓浪屿的老别墅,却有别于任何一个地方,有 ...
古榕覆盖下的老别墅,外墙爬出藤蔓,地上长出青苔,木地板踩上去,嘎吱嘎吱的声响。这是上海一位教授 记忆中的鼓浪屿老别墅。 在他眼里,世界各地都有老别墅,而鼓浪屿的老别墅,却有别于任何一个地方,有着独一无二的人文神韵。 “走进鼓浪屿,却不知老别墅的传奇,那依然是个盲者。” 再走鼓浪屿,满眼不伦不类的家庭旅馆,直接坏了老别墅的风华,让这位教授几声叹息。他的观点是,鼓浪 屿老别墅要仔细打磨出原本的历史痕迹,不要轻易改造,每个细节要尽量重现。 连日来,本报推出“重塑人文社区 共同缔造美丽鼓浪屿”系列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吞噬了鼓浪屿人文神韵的家庭旅馆,该如何整治?传奇老别墅,要如何继承保护?继续请大家来说。 鼓浪屿永远的老别墅 老别墅是再不可多得的老祖宗遗产 詹鄞鑫(上海华东师大教授、博导) 在鼓浪屿看老别墅,与在庐山、上海看到的老别墅是不一样的,感觉也不一样。 庐山的老别墅,名人多,因为山上每一幢老房子里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你只有了解它,才会知道,庐山为 什么会成为今天的庐山;上海滩的老别墅,透出的是国际商贸的大气,有种纸醉金迷的感觉。 鼓浪屿与青岛,倒有些相似,老别墅的周围都被海浪包围,又多了几分浪漫和神秘感。但鼓浪屿的老别墅, 又有别于青岛,有别于任何一个地方,它有着独一无二的人文。 我以为,鼓浪屿的老别墅,是一份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是厦门开发、开埠的见证。只要有到厦门,我就会去 鼓浪屿,看那些老别墅。 现在的老别墅,很多被当做家庭旅馆。再次走进鼓浪屿,发现曾经的老别墅面目全非了,失去了原先的风味 ,失去了“老”的味道。没有文化,就没有意思了,我不会去那里住。一些喜欢老建筑的文艺工作者,或真真假假 的小资们,把老别墅当做住居或画室或工作室,小心地呵护“老东西”,隐于斗室,也是不错的选择。但一做了旅 馆,熙熙攘攘,商业气息浓了,文化味就淡了。 如果你对老别墅了解不够,对鼓浪屿的真谛就还远远未知,依然还是个盲者。 我想,仅对一些有故事的老别墅、名宅保护起来是不够的,要形成一个别墅的群体,别墅外观不能轻易改变 。对于因长期空置已残破不堪的老房子,装修时尽量保留原先的风貌。 修旧如旧是一方面,要整体透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风貌和生活印迹,就需要有一些文化人去仔细打磨,不 要轻易大改造。这些老建筑,历经岁月风雨的摧残,依然坚挺,内部构造坚固合理,房顶很高,门窗也很有特色 ,每一个细节,都尽量重现,这是再不可多得的老祖宗遗产。 老别墅需要源头上的保护 何丙仲(鼓浪屿申遗顾问、老鼓浪屿人) 说起鼓浪屿上的老别墅,我确实感想很多。开发家庭旅馆,本来是件好事,但近两年遍地开花,如雨后春笋 般,但管理力度又跟不上,有的保护得还不错,可以遵守规则保护老建筑,但更多的是利益驱动。 游客看照片不错,但住进去却和普通酒店差不多。 我曾经在荷兰莱登大学做访问学者,当地情形和鼓浪屿有点像,老建筑做家庭旅馆,但保护与开发互不干扰 ,模式值得借鉴。 在莱登大学附近,有很多古老建筑,很多开发成家庭旅馆,学校作为“中介”,与业主之间、与住客之间签订 协议,对风貌建筑的开发设置经营限制,参与家庭旅馆的设计、改造、定价和管理。 契约精神,对各方产生制约。鼓浪屿也一样,现有管治制度只是“消防”角色,都是事后修补,破坏了再修正 ,永远迟一步。 鼓浪屿老别墅需要的是源头上的保护,如和荷兰一样,引入一个第三方监管机构,独立于政府和商会,填补 政策漏洞。 此外,鼓浪屿应将保护风貌建筑上升至法律层面,如果破坏外观、内部结构,应该承担严重后果。 进展 小长假三天 岛上流动摊贩少七八成 本报推出“重塑人文社区 共同缔造美丽鼓浪屿”系列报道,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中秋小长假三天,鼓浪屿 行政综合执法大队进行全岛巡查整治,岛上流动摊贩大幅减少,比平日少了七八成。 据了解,三天小长假,城管部门为保障路面,对鼓浪屿上的流动摊贩进行整治。“目前,岛上流动摊贩大幅 减少,路面上看得到的摊贩,比平时节假日少了七八成,秩序和环境有明显改善。”鼓浪屿行政综合执法大队负 责人刘丁林说。 对于岛上的违章搭盖,连日来,城管对乌埭路一栋二层建筑、福建路上的部分违法建设实施拆除。“如今, 大型违章搭盖基本得到控制,略微偏僻的地段,违建才偶有发生。”刘丁林说。 今后,对于流动摊贩,城管将以高压态势,长期查处和取缔;对于违建,一经发现立刻下发整改通知,若不 能按期整改,则将有可能被断水断电,若依然不整改,将面临拆除。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家庭旅馆违建,因为涉 及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城管将按照中长期步骤,循序渐进对其进行整治。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