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盾构机穿越长江第一道难题
南京长江隧道建设要采用世界第二大盾构机穿越江底,始发技术的解决是第一道难题。记者昨日获悉,南京长江隧道盾构机始发方案近日已通过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梁文灏担任正副组长的专家委员会评审,方案确定了破解这一业内公认的世界级难题的招数。 昨天在长江隧道工程江北施工现场看到,一条长370米、宽31米至46米不等的斜坡向地面下延伸,最深处距离地面23米,约8层楼高。这就是盾构机始发井。长135米、体重达4000吨,“巨龙”般的盾构机正在始发井里进行最后调试。在始发井斜坡尽头的墙面上,已嵌入两个并行排列、直径达15米左右的洞门钢环,这就是南京长江隧道盾构机的入口。 参与制定盾构始发方案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南京长江地质复杂,水压较高,目前工程方勘探得知,隧道将在河床以下25米左右的沙砾层穿过,难度很大。专家打了个比方,“老鼠往地下打个洞对地面影响不大,可蚯蚓在浅土层穿行就会使地面隆起。盾构机是条直径14.93米的‘蚯蚓’,始发处覆土层最薄的地方只有6米,搞不好就会把土层拱翻了,后果不堪设想。”因此,盾构施工面对的是世界级的难题。 为始发洞口戴上“安全帽”是解题招数之一。所谓“安全帽”,就是通过高压旋喷桩,对洞口进深18米的覆土层进行全方位搅动,并在土层泥沙中混入水泥,凝固成混凝土。这就相当于在洞口上方压了一个又大又重的“帽子”,确保盾构机穿越时不会把土层拱翻。 为覆土层砌一道“冰门”是解题招数之二。专家解释,所谓“冰门”,就是在洞口上方插入一根根钢管,通过冷凝设备将零下30℃的盐水通过钢管不断循环(盐水冰点低,不会凝固),使四周土层冻结。这相当于在入口覆土层中安插了一道厚1.6米左右的门,即便有泥沙喷出也会被挡住。 在盾构机进口处遮一圈止水“帘”是解题招数之三。“虽然有了‘冰门’,但盾构机始发经过时,机器外围与‘冰门’间必然有间隙,这样盾构掘进的前方泥沙受到挤压后,还是会从缝隙向外喷。”专家说。专家打了个比方,医用盐水瓶加了橡皮塞后会滴水不漏,同样原理,盾构机进口四周加设一道橡胶圈,使机器与洞口做到“严丝合缝”,不会渗漏泥水。专家将这个橡胶圈称为止水“帘”。 据介绍,上述三招只是长江隧道盾构机始发方案的一小部分内容,而破解这道世界级难题的全套方案多达数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