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路桥 查看内容

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蓝图初现

2007-8-8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44| 评论: 0

摘要: 杭州湾跨海大桥 南岸,就是宁波市所辖的慈溪市。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慈溪原来处于交通末端,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贯通将从根本上改变慈溪的区位条件,一跃成为连接上海和辐射周边地区的交通枢纽和宁波的北大门, ...
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就是宁波市所辖的慈溪市。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慈溪原来处于交通末端,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贯通将从根本上改变慈溪的区位条件,一跃成为连接上海和辐射周边地区的交通枢纽和宁波的北大门,成为宁波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这个位于大桥南岸的“桥头堡”,将如何布局杭州湾,如何定位未来在长三角的发展?日前我们大学生记者团走进慈溪市,采访了市长徐华江。

  从杭州到慈溪,要从杭甬高速余姚的口子下,再开上30多分钟才能抵达。这样一个交通并不方便的城市,面对大桥带来的机遇将如何转变?徐市长的回答是:“杭州湾跨海大桥是慈溪百万人民多年的梦想,也是慈溪发展的极好机遇。我们要借大桥开通之际,构筑立体交通网,打造桥城;进一步扩大开放,利用上海的经济辐射、经济带动来建设桥城;借助大桥经济,进一步建设新颖城市。”

  全球每年对电熨斗的需求量是7000多万台,其中就有慈溪企业为400多个公司贴牌生产的2000多万台;广泛使用的饮水机,国内有70%都是在这里生产的……我们了解到,这里的家电、轴承、化纤、汽车配件等制造业都非常有特色,其中家电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1/3,是家电行业的全国三大基地之一。正因为此,徐市长告诉我们,慈溪给自己的定位是“长三角南翼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同时,还要打造为农业出口创汇基地、特色旅游休闲基地和现代物流基地。

  面对挑战要敢于创新。徐市长认为,依靠自主创新,慈溪正在大桥经济中获得越来越多的青睐。这是怎样的创新呢?他给我们介绍说,政府在给企业大力支持的同时,也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引导企业建设工程技术中心,从企业的层面来引导提升创新能力。而在创新路径的选择上,主要走的是引进吸收的路子,实行品牌、标准和知识产权三大战略。

  比如品牌创新,在慈溪已有26个中国驰名商标,有5个中国名牌,有近70多个浙江省的知名商标;慈溪也是标准创新的“领头羊”之一,有不少国家以及行业的标准,都是这里的企业牵头起草;在知识产权创新保护方面,慈溪小家电成绩斐然,专利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而且这种专利都是由企业自己创造的。

  如今明确了打造“长三角南翼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的重任,向这个目标靠近,最重要的就是集聚人才。慈溪这个县级市怎么才能吸引并留住更多的人才呢?徐市长说,高级人才及产业技术人才的引进的确是一个薄弱环节。“主要通过科研院校来集聚人才。比如投资建设实习基地与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每年邀请西安交大等高校大学生来实习,引进国家级的科研分支机构等等。此外,我们今后也将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继续推行‘星期天工程师’模式,双休日把上海的高级人才拉来工作。”

  不仅如此,慈溪也在通过另一种特别的方式来培育人才——设立寒窗基金,保障特困家庭子女上大学。徐市长说,困难大专生每人每年可获补贴4000元,本科生为5000元,慈溪每年对此投入近五十万元。“我们承诺,不能让慈溪老百姓的子女因为经济贫困而不能读书,慈溪去年的GDP有500多亿,财政收入75亿,这种状态下是不应该出现贫困导致无法上大学的情况。政府有义务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应对大桥经济带来的快速发展,慈溪也在为新农村建设谋划蓝图。“慈溪以杨梅为自豪,今年产杨梅的乡镇,每户的收入超过一万元,总收入达到了一亿三千万,杨梅产业成为了相关农民致富的主要渠道。这就引导我们要走农业产业化的特色”。徐市长说,目前这个发展阶段,除了向农村延伸基础设施建设,慈溪正在做的三件事就是工业进园区,农民集中居住,集中规划土地资源。此外,政府还鼓励企业与困难村落结对建设新农村,有800多家企业帮扶100多个困难农村,今年资金投入已经达3000万。

  杭州湾跨海大桥缩短了慈溪和上海之间的地理距离,除了给慈溪企业带来机遇,也将使这个建城还不到20年的县城,在文化上接轨大上海。徐市长说,慈溪的文化事业发展较慢,文化氛围不浓,文化内涵不深,也从一个方面影响了包括经济在内的各方面发展。“我们也要借助上海文化中心的引领、带头、辐射作用,营造文化氛围,来进一步造就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三五年后,慈溪将因为大桥经济而发生巨变。徐市长很有信心。

  看大桥逛农庄一种心仪的体验

  “发现杭州湾——大学生对话市长”大型主题报道活动进行到慈溪,才头一遭在细雨朦胧中展开。作为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南端,我们对慈溪这座城市充满了好奇,因为它是大桥经济的一个中心节点。而在位于大桥南端“桥头堡”的慈溪杭州湾新区,就可以看做是大桥经济的前沿阵地了。

  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南端,就是总面积约143平方公里的杭州湾新区,自西向东分成三大功能区块,集商住、休闲、娱乐等综合服务于一身。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全线通车将使这里成为长三角新的物流和交通枢纽中心。其2小时的经济圈将同时拥有沪杭甬三大空港以及宁波、上海两大水运码头。

  管委会副主任卢建中告诉我们,发达的民营经济给了杭州湾新区不可多得的产业配套优势;而丰富的滩涂资源、广阔的海岸线以及优美的环境又给新区的建设注入了大量养料,吸引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入这片富庶的土壤。从过去吸引本地企业入驻到现在的“二次创业”,卢建中感慨如今新区最缺少的还是人才。

  大桥还未通车,企业如何更好更快地发展?我们走访了新区内的沁园集团,这是一家在国内饮水机和净水器市场上占有很大份额的企业。靠自主创新在短短9年时间内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中国名牌企业。凭借独创的技术和良好的口碑,现在几乎在中国的各大城市都有沁园的足迹,近几年其销售网点更是延伸到了南半球和西半球。

  企业的成功不外乎有质量精良的产品,先进开拓的管理理念和一支好的研发和销售团队,沁园也不例外。在拥有能够充分激发员工积极性的制度之外,也不乏一些人性化的创新管理模式渗透其中。对此,白手起家的董事长叶建荣津津乐道。早年在商海中的打拼给了他很高的品牌保护意识,公司所有研发的技术和终端产品在公布的同时也已一个不落地申请了国家的专利,保障了其合法的生产经营权力。

  沁园的成长史和之前采访娃哈哈的切身经历都让我们感受到,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对整个创业团队以及成功之后的管理人员的深刻影响,能感受到同为公司带头人的宗庆后和叶建荣都拥有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其中混合着创业初期的热情与执著,经营企业的勤恳细致还有其在作出重大决策时的从容与自信。

  在这个以制造业创造巨大GDP的城市,我们也看到了另一种得益于大桥经济的精彩——占地2000亩的大桥生态农庄。自2005年9月开业以来,农庄已接待近50万游客。农庄董事长张建昌告诉我们,农庄与大桥同步发展,如今“看大桥,逛农庄”已成为长三角地区许多人心仪的一种体验。

  当很多人都把眼光投向世界第一桥时,无数的创新理念开始闪烁,无数人的梦想开始实践。当很多人都把目光聚焦在工业和第三产业上时,张建昌开始突破“传统”,“杭州湾大桥落成必将带来无数机遇,同时也会有许多资源。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把资源融入自己的产业。”走进生态农庄,可以感受到充满绿色、充满生命的力量,也充满着创新思维的硕果。这里现在已形成农业大观园、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长三角生态休闲渔庄、特色文化区等九大功能区,成为集种植、科研、教育、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农村绿色品牌。

  打“桥”牌,需要有站在时代高端的敏锐眼光;打好“桥”牌,则需要有赶超时代的勇猛果敢。“我爱绿色事业如同生命,这里有我的理念,有我的追求,有我的奉献。”张建昌的话依稀在耳。热爱这片热土,热爱这个时代,和这个时代亲密接触,这里的经验或许可以成为许多人的借鉴。

  以古老睿智的心境,以博大宽广的胸怀,倾听风雨包容的喜怒哀乐,把握时代前进的强大脉动,杭州湾格局将魅力四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