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规划:反思中归位
摘要: 当前对传统交通规划方式的观念性转变,正引起业内人士广泛关注。中国建筑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分会理事长、建设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主任王静霞认为,传统城市交通规划是被动的,城市交通规划要进行观念性转变,应 ...
当前对传统交通规划方式的观念性转变,正引起业内人士广泛关注。中国建筑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分会理事长、建设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主任王静霞认为,传统城市交通规划是被动的,城市交通规划要进行观念性转变,应从传统的注重设施的物质性规划,向以满足大众出行需求转变,在规划中突出城市交通的运输目的和效率。 传统交通规划的“先天缺陷” 城市交通的发展需要在国家和城市两个层面进行控制和引导,而传统城市交通规划把重点放在增强交通运输能力上,解决交通问题的主要手段是不断地修建道路,运输能力的增强激发了新的交通需求,致使道路越建越多、标准越修越高,交通拥挤却有增无减。 另外,目前我们的交通规划还处于从属地位(作为城市发展规划的配套规划),反映在设施规划相对滞后于需求增长的速度。形象地说就是:传统交通规划总是像救火队,哪里出现了交通拥堵,就在哪里规划和建设道路。这种方式非但不能疏导交通,反而使交通量迅速集聚。 再有,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由于缺乏规划的指导,存在投资随意和不合理的现象。通过近期建设规划规范交通投资与建设,可以有效地引导投资结构。近期建设规划按照满足近期交通需求发展和引导城市发展的原则,提出与城市近期发展相适应的综合交通系统建设规划方案,确定近期配置城市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与之配合的交通政策措施和交通组织改善措施,并对近期综合交通系统建设方案,从经济、社会、实施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而传统交通规划实质上只是道路设施规划,关注的重点是交通运输能力的提高和交通设施的用地安排,缺乏必要的供求分析和定量依据。尤其在机动化程度提高后,如何平衡发展道路设施与公共客运设施方面体现出“先天缺陷”,如道路系统如何在满足机动车运行的同时,合理分配各种方式占用的道路资源,整合多种交通设施、均衡流量分布、发挥整体效益等。 公交系统规划缺乏整合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提高城市交通效率的重要手段,但当前公交系统规划缺乏整合。 首先表现在公交系统各运输方式(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常规公交等)间运力配置、网络布局、换乘体系等方面,缺乏公交系统的整体运力规划。城市公交专项规划往往独立编制,互不衔接,在实施的过程中难以形成密切衔接的整体公交运营网络体系,也没有整合不同方式线路的换乘体系规划,造成各运输方式间的运力配置、服务范围没有明确的分工与配合,无法形成功能明确、级配合理、换乘便利的公交运营网络结构,导致公交系统整体效率降低。 二是忽视运输组织与服务规划。公交规划的重点是线路数量、场站面积等设施运输能力总量规划,而对于线路与场站的运力配置、运营组织、如何提供最佳服务等问题缺乏一体化研究规划。公交系统对如何按照规划功能,引导客流乘坐不同的公交运输方式缺乏研究和系统规划,也未编制应对突发事件时系统性的公交运输组织预案,因而也就出现了城市公交运力在不断增长、但运输效率却在不断下降的发展态势。 既有的公交网络的调整往往偏重于公交企业自身经营利益。在公交市场化运作的过程中,公交布线与调整往往是追随客流,在客流密集的通道上公交线路密集,而乘客稀少的地区,公交线路很少经过,甚至成为公交盲区,部分城市居民得不到公共交通的服务。 转变思路增强适应性 王静霞说,城市交通规划第一个转变应从传统的注重设施的物质性规划向以满足大众的出行需求为主转变。所以,城市交通规划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城市交通作为将人从一地运送到另一地的媒介,体现其运输的目的和效率才是交通规划的重点,而完善交通设施规划则是保证这种目的和效率实现的重要手段。 第二个转变是将交通规划由从属向法定转变。其手段一是强化交通规划的编制,指导城市健康发展。为更好地科学配置和利用交通资源,交通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编制完成后,经过审查,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编制要体现国家的基本政策,要与国家的5年发展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计划相协调。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要充分利用交通系统促进和引导城市发展,协调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之间的关系,并在资源约束条件下,突出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的指导思想。二是通过立法规范交通规划,落实国家和城市发展政策。交通规划的法律地位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给予认可,通过立法规范交通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明确交通规划编制层次以及与城市规划的相互关系,使交通发展真正成为落实城市和国家发展政策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交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三个转变是要从交通规划向运输规划转变。在城市发展的新阶段,城市交通规划的内容越来越宽泛,它不仅关注交通体系内部的设施建设、需求管理和运行模式,而且还关注交通发展与土地开发的协调,并且逐步将研究延伸到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和环保等多个领域。这种变化要求城市交通规划的内容进行相应调整。 现代的城市交通已不仅仅是人——车——路的关系,而是一个高度综合的复杂体,必须从政策、机构、体制、管理、收费与价格、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等各个方面同时入手解决。因此,城市交通规划也应从传统的规划内容向运输规划转变,涉及更多的如运费与运价、投资、政策等内容。 城市发展速度很快,传统的交通规划编制办法已不适应新时期的需求。交通规划者要从自身、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反思和更新观念,转变思路,进一步明确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的衔接,注重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