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让京沪电气化铁路出彩
摘要: 本报讯?通讯员刘新红 方东? 7月1日,历时仅一年的京沪铁路电气化工程全面开通。作为总体设计单位的铁四院在这项工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标准和方案,这些堪称一绝的高新技术,成为全长1464公里的京沪 ...
本报讯?通讯员刘新红 方东? 7月1日,历时仅一年的京沪铁路电气化工程全面开通。作为总体设计单位的铁四院在这项工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标准和方案,这些堪称一绝的高新技术,成为全长1464公里的京沪铁路的新亮点。建成后的京沪电化将是既有铁路技术装备最为先进的铁路干线。 京沪铁路全段接触网正线均按速度目标值每小时200公里设计,为满足快速运行条件下机车可靠受流要求,中国铁建铁四院在设计中对接触网的悬挂类型、支持结构、悬挂定位装置等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适应性研究,在支柱、支持结构、悬挂定位装置等主要设备方面的设计根据国内产品和生产情况,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标准化程度,同时引进了法式高速定位器等国外先进设备,使接触网的设计技术标准达到和部分超过国外同类线设施标准。 京沪铁路是我国运输最为繁忙的干线。为减少施工对旅客运输的影响,同时考虑站容美观要求,四院对上海、苏州、无锡、蚌埠等站站台处的接触网悬挂进行了多方案比较和研究,采用雨棚柱局部加强、接触网柱现场拼装的合柱方案,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既有设施的破坏或影响,同时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京沪铁路南京站刚刚建成不久,为使电化改造后不破坏和尽量减少对南京站无柱雨棚整体结构和站容影响,四院选择了吊柱、线间立柱、软横跨三种方案进行同精度研究和比选,在多次征求路局及部领导意见的基础上,最后选定软横跨方案,并从简化结构、增强安全可靠性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本方案设计,从而使本站无柱雨棚区的接触网悬挂结构与雨棚结构有机结合、简略美观,赢得了铁道部有关专业领导现场考察的肯定,并被作为今后类似雨棚柱范围内接触网悬挂设计的典范,予以推荐。 南京长江大桥按原设计电化挂网后不能通过双层集装箱,双箱车辆必须绕道拟建中的南京南站和大胜关桥,但鉴于本线现已开行双箱,若电化后受南京桥限制,势必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中断双箱的跨江运输。为此根据有关要求,四院对南京长江大桥正桥的接触网悬挂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在现行规范的许可范围内,大胆地提出了充分利用现有净空条件、优化悬挂结构、加强安全防护措施的技术方案,并通过了铁道部评审,成为本线同类型桥梁接触网悬挂技术标准方案。 牵引变电所、开闭所、分区所全部按照无人值班方式设计,采用了既有线电气化至今为止较高的设计标准,提高了牵引供变电自动化、集成化程度,优化了房屋平面布置,节约了面积,并安装了安全监控、监视系统。上海和南京分区所兼开闭所因地制宜,采用的箱式方案为路内首创,该方案在满足功能需求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节约了用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