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路桥 查看内容

采用围堰隔离施工 常州首次大跨度在湖底造桥

2005-9-18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24| 评论: 0

摘要: 车在湖中驶,人在湖中行,桥在湖中建……这看似匪夷所思的一幕,正在滆湖特大桥建设工地上演。   打破常规“便桥搭设施工”水上打桩作业模式,滆湖特大桥突破性地采用“围堰隔离施工”。由于滆湖平均水深在1.5米 ...
车在湖中驶,人在湖中行,桥在湖中建……这看似匪夷所思的一幕,正在滆湖特大桥建设工地上演。

  打破常规“便桥搭设施工”水上打桩作业模式,滆湖特大桥突破性地采用“围堰隔离施工”。由于滆湖平均水深在1.5米左右,大型打桩船只无法进场施工,长达5.6公里的滆湖特大桥于是全部湖底施工:桥梁经过水域修筑围堰分隔湖面,中间搭建便桥、让湖水流通,然后将围堰中的水抽干,陆地打桩建造桥梁,作业面低于湖面2.1米。全长7公里的围堰,目前已深入湖区3.5公里。

  滆湖特大桥若沿用以往“便桥搭设施工”方式,修筑长达6公里的便桥不仅将耗费大量资金,机械物资、施工人员、土方运输等等都将从便桥通过,杂物、建筑垃圾、机油的洒落不可避免地将对滆湖造成严重污染。“围堰施工”则是在抽干水的湖底进行的,整个过程与滆湖水“隔离”,有效避免了水污染,同时大大消除了便桥施工带来的安全隐患。而滆湖东西两岸和湖心小岛安装的径流处理装置,更凸显了“环保”效应:车辆污染桥面造成的污水,集中处理后,再达标排放湖中。

  围堰内取土,更是一大妙招。宁常高速公路穿越滆湖,可节省500亩土地;建造特大桥围堰施工,从滆湖取土400万方,随即用作修筑陆上路基,又可减少开挖当地良田近1500亩,更省了一笔可观的运输费用,综合效益超过2亿元;从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正常养殖的角度,最利于养殖业的湖水深度是2-4米,滆湖淤泥清除了,养殖户个个喜上眉梢,可谓“一箭三雕”之策。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