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满足结构设计的需要,需要在部分电梯和楼梯部位加少量的剪力墙,主要是满足结构的动力特性,扭转和位移限值等要求。事实上由于新抗震规范对于楼梯抗震设计的要求,专家建议将梯井做成筒以提高其安全性。

高尔夫别墅
1)首先,“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应该如何定义?一般是可以从层剪力分担百分比,倾覆弯矩分担百分比等指标出发,理论上从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刚度特征值系数上定义较合适,若特征值大于6则整体结构的变形呈剪切形状,自然应以框架结构的抗震指标来限制结构的布置和设计较合理。 2)其次,少量剪力墙应该如何设计?朱老师的文章采用放剪力墙的设计方法类似“放”剪力墙的方法,这是因为剪力墙通常承担较大的内力容易导致超筋等情况的出现(这也是主流的观点),而应该采用加强的措施,与广东规范的原则类似,因为对于钢筋混凝土或者型钢混凝土等墙而言,一般刚度变化幅度不大则分担的内力也就变化不大,而强度变化幅度却较大,因此可以根据需要做强或减弱! 3)那么,应该如何认识“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的设计原则?应该从结构的内力分析和破坏过程来分析此结构体系,从而在结构概念上把握设计措施,少量剪力墙一般是需要分担较大的内力,采用放的方式意味着在破坏是由墙开始的;而采用加强的方式,则意味着设计意图是让框架先于剪力墙而破坏。若墙先坏,则实际上整体结构的破坏过程类似普通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即框架将需要承担剪力墙破坏之后所转移的内力(见朱老师建议的设计原则),从而提高框架的设计要求,而墙的破坏不但给维修带来困难,且局部倒塌破坏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相反的若框架先破坏,则结构的破坏符合框架结构的特征,一般只要设计中保证墙及周边框架不破坏(或可适当提高墙的抗震性能要求),倒塌问题、楼梯等生命通道就有保障。 4)建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非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中需要根据结构体系概念和抗震设计的要求适当调整剪力墙的数量和布置(可参考高规6.1.7的原则),整体结构指标可依据框架结构设计的要求采用,框架部分应按照框架结构设计,少量剪力墙在设计中强度即承载力应予以加强而不是弱化,刚度满足要求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