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瓶颈"待破
作为我省工程建设和设计界的泰斗,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刘家骏,对于目前建筑设计行业存在的诸多违规现象,他认为建筑设计行业当前在深化改革中,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包括设计单位的以包代管、无序竞争、迎合业主而违规操作……这些都成为阻碍云南建筑设计发展的“瓶颈”。要突破,在行业自律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
昆明刘家骏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刘家骏 “甲方意志痕迹”严重 大设计院脱离质量保证体系的“以包代管”,使甲级设计单位变为丙级院和丁级院的机械组合,削弱了设计部门的创造力。大设计单位的人(或承包队伍)到州市县,往往不视当地的设计单位为兄弟而有力扶持。“以包代管”使州市县的设计单位解体的例子可举出不少。 “设计市场”无序竞争,从相互压价到无原则的迎合业主。在一次座谈中,河南省设计院凌君达院长表示设计实际收费不到标准价50%,每年有15%设计费收不到位;陕西盛唐建筑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胡献国总经理还曾说:“在这个特定的市场阶段,绝大多数建设项目都具有浓烈的‘甲方意志痕迹’,不论这种意识的品味是什么层次,都会通过设计师之手付诸实施。大量缺乏科学论证、文化艺术品味、盲目奢华堆积的建筑及装饰项目便如雨后春笋般地遍及中国的大街小巷了。” “甲方意志痕迹”还表现在不理解设计合理周期。少数开发商竟要求降低设计标准以谋取更大利润,很典型的就是在控制用钢量上,上海近期发生的楼塌事件就是现实体现,楼塌除了设计、施工和管理上的原因外,用钢量也有极大影响。一般多层楼房用钢量为30公斤,小高层为50公斤,高层为60至70公斤。然而,为了节约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很多业主片面要求设计单位压低钢筋数量。设计单位追求利益,未冷静分析抗震措施,而是盲目变更,在无能力加强管理的情况下,不是采用新措施科学推广,以精心设计和新技术去解决,而是由承包人无原则地盲目迎合,甚至有“出两图”现象。这将导致建筑工程质量下降,如果发生重大地震将面临巨大灾难。
此外,设计过程缺乏有效的系统管理、现场服务、后期回访、总结反馈,少有建筑设计单位注重业务建设、人员提高和大师培养。这些都是建筑设计市场面临的尴尬现状。 需加大监管 科学技术要通过工程建设才能转化为生产力,而要建设就得设计,在设计中第一步体现新技术的是实际应用。所以,设计是把先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纽带,在工程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对工程质量、建设周期、投资效益以及投产后的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 每一项工程不仅是设计单位与建设单位、施工部门、安装部门和行政部门的配合协调,在设计内部也是多专业人员的相互协作和共同创作。以建筑工程设计单位为例,一个项目就是建筑、结构、电气、水处理、采暖通风和其他必要专业人员的配合工作。要做好内外的协调必须组织起来,建立设计部门,以便进行有效管理。 每一项工程的设计不仅在外部,为保证设计质量,在设计单位内部还是多工序和多阶段的劳动。工序至少有:设计(绘图)、校对、审核、审定。阶段则往往有: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现场配合、竣工验收和工程回访。这也要求建立设计部门,以便有效进行管理。
要做好内外的协调必须组织起来,建立设计部门,以便进行有效管理 一项工程从方案设计开始到竣工验收投产和总结回访,有多阶段工作,周期长、联系多,参加该工程的人员也要相对稳定。没有设计单位及其管理的项目组,是无法实现的。 刘家骏表示,虽然当前存在的问题不少,但并非所有设计单位皆如此,目前这些问题正日益引起云南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关注,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监管。 建筑体现了一个时代的文明,设计人员应明确自己的工作是在创造中国改革开放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文明。相信通过评选引导发展,昆明本土建筑师一定能开辟我们新时代的建筑文化。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