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行业领袖 查看内容

顾孟潮:建筑师应如何思维

2011-8-8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513| 评论: 0

简介:成科学思维的习惯是培养杰出人才的关键和必由之路。思路不对全盘皆输。 建筑师应该如何思维? 在中国这个处处是建筑工地的大环境下,这个问题对于建筑师或者从事与建筑设计、施工、管理有关的领导同志 ...

成科学思维的习惯是培养杰出人才的关键和必由之路。思路不对全盘皆输。

建筑师应该如何思维?

在中国这个处处是建筑工地的大环境下,这个问题对于建筑师或者从事与建筑设计、施工、管理有关的领导同志、开发者、城市建设工作者,真是太重要,太需要学习和实践了。

不久前,我看到一本美国建筑学教授的大作,书名为《像建筑师那样思考》。读后让我这个专业工作者大失所望。作者似乎有些本末倒置,他竟然异想天开地希望建筑界之外的人能够像建筑师那样思考问题,这是不可能的事。书中那么多专业术语就把非专业读者吓跑了。而且,关键是该书未能准确回答“建筑师应该如何思维”的问题。

还有一本书名为《中国不缺建筑师》,也难让笔者苟同:这个提法是有害的。中国作为建筑大国,太缺建筑师了!当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垃圾建筑、丑陋建筑、害人的建筑?就是因为中国目前合格的建筑师太少,杰出的建筑师更是凤毛麟角。

建筑评论家 顾孟潮

喜出望外的是,去年末今年初,我见到了现代哲学专家俞吾金教授的大作《我们应该如何思维》一文(载于《解放日报》),回答了这个问题。

建筑师的专业是建筑设计。

什么是建筑设计呢?

建筑设计是建筑师思想升华的过程,是生成思维产品的过程。建筑设计是建筑师对未来建筑的设想、计划、构思、构图以及使这个设计变成现实建筑的过程。

建筑设计从哪里开始?

俞教授告诉我们,从“有效思维”开始,才能走上科学思维之路。而且做到有效思维必须有规律规则意识、情景意识、角色意识、换位意识、风险意识和表达意识;要真正有所创造,还必须有学习意识、问题意识、批判意识、逆向意识。如果追求更高境界的超越思维,成为杰作,就要有张力意识、品味意识和境界意识。

这里的三个大台阶和13种意识的提示,对于建筑师、建筑工作者提高自身素质和思维境界真是太重要了!

鉴于建筑设计是专业性工作,不仅有俞教授指出的普遍性,更有其特殊性。因此,我们不妨听听建筑大师的提示。有人问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菲利浦·约翰逊:您的建筑创作从哪里开始呢?

约翰逊答:从脚底板(footprint)开始。

这不愧是大师的回答。大师体验未来建筑空间环境的主人角色需求是从脚底板开始的。这种思维几乎涉及俞教授文中所说的6种意识,绝对属于有效思维的思路。

中国园林、中国建筑十分重视脚底板的感觉。作为建筑景观尺度层次来说,这是“零层次”,不是视觉的感受,而是接触的感觉。特别是纪念性建筑,十分重视地面的做法、材料的选择。建筑作为环境的科学和艺术,其创作从脚底板开始,意味着从阅读大地、体验环境情景、主人角色需求和可能开始,从研究材料的优势和特点开始。这是真正的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关于居住建筑的超越思维,我国明代学者文震亨就提出“三忘境界”——使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达到这样境界的设计者显然必须有张力意识、品味意识和境界意识!

具有超越思维的杰出作品是长期积累成熟的硕果,不是唾手可得的。按照《外籍华裔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主观缘由》一文(原载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作者陈九龙、刘琅琅的分析,认为获奖有六大缘由:1.中青年(年轻时)时代出成果。2.师从名家、经国外名牌大学深造;3.打破常规,敢于向传统理论挑战;4.孜孜不倦,热衷于科学实验;5.思维敏捷,方法得当;6.家庭环境和长者教诲的影响。这些经验恰好证明:我们要有所创造,必须有学习意识、问题意识、批判意识和逆向意识。

建筑师应该如何思维?这是建筑师一生都要学习和实践的事情,故推荐俞教援的大作共勉。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