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路桥 查看内容

泉州湾跨海大桥技术革新--变截面移动模架

2013-9-11 23:35|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30| 评论: 0

摘要: 摘要: 泉州湾跨海大桥变截面移动模架荣获天津市QC小组成果发表“优秀奖”。变截面移动模架完成了目前国内移动模架最大的一次性浇筑方量——1616.1方;经受着单跨承重最大,且梁体断面宽度国内最大的考验,节约了施 ...

摘要:泉州湾跨海大桥变截面移动模架荣获天津市QC小组成果发表“优秀奖”。变截面移动模架完成了目前国内移动模架最大的一次性浇筑方量——1616.1方;经受着单跨承重最大,且梁体断面宽度国内最大的考验,节约了施工成本,降低了施工风险。

泉州湾跨海大桥是一座全断面施工的跨海大桥,技术难度相当大,而其中浅水区引桥及部分主线桥的现浇箱梁更是形状多样、工艺复杂。抛开横纵和平曲半径等其他细节不说,单单两项硬指标就让项目部上下犯了难:一个是箱梁截面的变化,其截面外形由20.05米渐变至31.576米和16.3米渐变至20.05米两种;另一个是箱梁的结构,其结构由单箱单室、单箱双室变为单箱三室或四室,这些项目部从没接触过的工艺,在当时来讲是极大的困难。
2012年3月初,在泉州湾跨海大桥的施工工地上,坡度大、桥面宽度还总变化的情况下,考虑应用移动模架,能将整个支架系统按照桥梁的浇筑顺序依次推进。但由于箱梁都是变截面的,常规的移动模架也不能适合施工要求,于是研究变形模架。
2012年4月1日,泉州湾跨海大桥项目部召开了泉州湾跨海大桥A5标段主线桥移动模架施工方案评审会,会议上专家们肯定了变截面移动模架的构思,高度赞扬了项目部根据桥面宽度的变化调整施工思路的做法。
但同时,与会专家们也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细化移动模架施工过程专项安全方案和应急预案;细化预压方案,加强预压过程及施工过程的测量监控;细化主要施工工序,如混凝土的浇注方案及养生、移动模架过墩的空间位置问题。
虽然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这些细致的建议更加坚定了项目部的信心。于是,项目部开始与生产厂家进行深入的联系和探讨,“变形金刚”也正一步步的走进泉州湾施工工地。
但理论与实际总有很大差别,图纸上可能一句话说明白的事,操作起来可能要花费几天的时间。由于箱梁宽度的变化,移动模架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调整主梁间距,其对主梁相对位置也必须逐跨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移动模架的牛腿支腿间距、主梁间距、底模和内模的宽度等都必须逐跨调整,这一套的连锁动作再次让项目总工犯起了难。
“方案是确定了,意见也提了。可是咱们还得改良这个移动模架才行,这样才能适应后面更加复杂的施工环境!”为此进一步向技术人员提出了要求,一场“变形金刚”的升级改造工作也由此打开了序幕。
首先,为了适应箱梁宽度的变化,对移动模架的横梁进行拆装加长,使得“变形金刚”有了更宽广的臂膀;其次,为了适应底板宽度的变化,在已有钢模的基础上增加铺设型钢、方木和竹胶板,使得“变形金刚”有更稳重的下肢;最后,为了适应内箱宽度的变化,组合了钢管支架和钢内模,使得“变形金刚”拥有更强大的心脏。而在施工过程中,“变形金刚”采用自身横梁的部分开、部分合来进行过孔和维持整体稳定,真正地完成了变形,满足了泉州湾跨海大桥项目移动模架的工作需求。
这一套“变形动作”既加快了施工进程,又节约了施工成本,不仅解决了施工渐变式桥面宽箱梁的问题,还能适应-20℃―50℃的环境温度,在纵移和浇筑时能够抵抗最低6级的风力,增加施工的安全性。
2012年11月25日,“变形金刚”第一次走进泉州湾跨海大桥项目工地,正式投入生产。还记得那天,项目部全体人员紧守在工地上,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位钢铁巨人的每一步行走。从安装固定、纵移过孔、到浇筑混凝土,每个人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似乎不相信“变形金刚”的能力。然而,“变形金刚"用一次性浇筑792.5方混凝土的业绩证明了自己,获得了全体员工的信任。
经过大半年的奋战,“变形金刚”完成了目前国内移动模架最大的一次性浇筑方量——1616.1方;它经受着单跨承重最大,且梁体断面宽度国内最大的考验;它承载着一航局一公司首次使用移动模架进行现浇梁施工的使命;它不还节约了施工成本,降低了施工风险,在材料的周转使用上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2013年8月,泉州湾跨海大桥项目中,变截面移动模架荣获天津市QC小组成果发表“优秀奖”。
2013年9月3日,“变形金刚”的新装备——牛腿横梁顺利安装就位。这标志着泉州湾跨海大桥项目顺利完成筑岛围堰内移动模架现浇箱梁施工任务,正式由陆地开始向海上进发,进行海上现浇箱梁施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