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我看不懂,但房子上有原来家的痕迹
摘要: 宁波博物馆建成开放后,从开馆第一天起,连续三个月,每天3000人次的参观限额都突破了一万人。项目大获成功,当时摔门的甲方也向王澍做了真诚的正式道歉。 有一次,王澍在博物馆里问一位老太太来过几次 ...
宁波博物馆建成开放后,从开馆第一天起,连续三个月,每天3000人次的参观限额都突破了一万人。项目大获成功,当时摔门的甲方也向王澍做了真诚的正式道歉。 有一次,王澍在博物馆里问一位老太太来过几次,老太太说:“四次。” 王澍觉得奇怪,便接着问她来看什么。老太太答道:“展览我看不懂,我就是来看建筑的。我原来的家没有了,但我在你做的房子上,到处都能发现我原来家里的痕迹。” 听过,王澍很感动。他说他想做的,就是这样一个可以反复来看的收集回忆的博物馆。 除了在材料上恢复传统的尊严,王澍更推崇工匠技艺。他认为,普通工匠们手上的技艺,才是“活着的传统”。一旦技艺消失,传统也就死了。 在设计让他获得最高荣誉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时,王澍采用的材料依然类似。这一次,他想让建筑更加贴近自然贴近水乡江南。 于是,他大量启用传统的手工建造,面对从各地拆房现场收集到的700多万块不同年代的旧砖弃瓦,他让农民工们大展“砌石头”的精湛手艺。许多国际著名建筑师看到这样的建筑非常激动,觉得自己看到了真正的“中国味道”。 “建筑要靠工匠的二度创作,要给他们足够的机会有事可做。工匠的尊严很重要。”王澍不止一次如此强调。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