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广东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广州珠江新城扩展穗CBD功能

2013-9-5 10:44|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214| 评论: 0

摘要:   琶洲——员村地区城市设计竞赛进入专家评审阶段,6个候选方案6月6日起在广州市规划局官方网站公示,最终选出两个优胜方案。   广州市规划局6月5日宣布:广州市将跳出6.4平方公里小CBD的局限,延展CBD功能, ...


  琶洲——员村地区城市设计竞赛进入专家评审阶段,6个候选方案6月6日起在广州市规划局官方网站公示,最终选出两个优胜方案。

  广州市规划局6月5日宣布:广州市将跳出6.4平方公里小CBD的局限,延展CBD功能,总体规划范围23.6平方公里的琶洲——员村地区将成为珠江新城CBD的延伸区域。未来,这里将成为广州的新城市中心地区。


  由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广州市土地开发中心、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联合组织该地区城市设计竞赛今年1月份开始,正式参与竞赛的6家国内外设计单位(联合体)5月21日提交了最终设计成果,通过有关技术审查后,该项工作开始进入专家评审阶段。通过设计竞赛,选取最优秀的设计方案,实现中央商务区东拓,增强广州区域性金融商务服务功能。

  规划区达23.6平方公里

  根据规划,珠江新城-琶洲-员村地区将整体定位为广州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核心地区、国际化大都市最核心区域。该区域内,珠江新城——员村发展总部经济、金融商务等中央商务区功能,员村地区定位为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的延伸区,其现存工业企业实施“退二进三”,置换出土地以支撑珠江新城CBD地区的拓展;琶洲地区定位为以会展经济为核心的国际会展商务区,着力提升广州市会展品牌。

  此次琶洲——员村地区总体规划范围共计23.6平方公里,分两个层次,1.整体城市设计范围:西至广州大道(珠江新城),东至东环高速公路(员村、琶洲岛东端),南至新港西路、黄埔涌,北至黄埔大道;2.城市设计范围:约13.5平方公里,包括华南快速干线以东员村地区、广州珠江啤酒厂地区、琶洲岛东、西两翼(琶洲岛科韵路与华快干线之间地块除外,该区域大部分为现状建成区或已审批用地,因此未纳入本次城市设计范围)。

  城中村改造方案尚未确定

  据了解,此次规划设计的原则之一便是充分突出标志景观区域,创造国际品位和地方特色相融合的滨水地区新形象,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方案的经济性和文化品位,考虑地区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以及环境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等。

  广州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琶洲员村地区城中村众多,因此此次的规划必将涉及城中村改造问题。对于城中村的改造,目前有完全搬迁和部分搬迁两种不同方案,但最终使用哪种方案尚未确定。而对于黄埔古港以及古村落等历史文化遗迹,将全盘保留。另外,此次规划实施的过程中,员村地区的面粉厂、玻璃厂、化工厂等原有工厂基本迁出市区,而置换进新的产业。但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置换的过程中将注意对工业遗产的保护。

  新区不建住宅将变“死城”

  琶洲——员村地区城市设计竞赛已进入技术和专家评审阶段,多位国内外专家将聚集广州为广州CBD新区的发展“把脉”。

  参与了上海浦东新区规划和世博会规划的上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顾问副总工赵万良是此次竞赛的评委之一。他表示,应该吸取上海陆家嘴CBD的教训。   

  赵万良还提出,广州建CBD的延伸带时不能只建商务区,不建住宅区,不然到了晚上人们下班之后就成了一座“死城”,这是世界上很多大城市都有过的教训。将住宅区融入商务区,不仅可以在无形中减轻对城市的压力,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体现。

  琶洲——员村设计方案

  方案1 :沿江开通高架观光列车

  该方案提出四大举措,提升交通承载力:1.设置沿黄埔涌南岸的“会展大道”,连接琶洲岛四大功能区。2.规划“六横十一纵”的主干道系统,完善支路网;3.将地铁六号线支线终点站从赤岗塔站向东延伸至万胜围站;途经员村D区和琶洲B1区增设“U”型地下公交集运系统;4.沿江及“文化足迹”设置高架观光单轨列车。

  方案2: 建空中走廊 开观光航线

  该规划提出,以线性林荫大道为框架、中央活动公园为核心,沿珠江两岸连续步行道为纽带,串联各个绿地节点、各组团中心绿地,形成“网络状、点线面结合”的有机绿地生态系统,在绿色生态环境中打造广州CBD总部经济区。利用河道的航运功能在其中设置观光航线和游艇码头。

  方案3 :员村规划中高档住宅区

  该方案提出,琶洲应打造会展产业集群,包括:国际采购中心(位于琶洲岛西端,以常年展作为主导功能)、国际外包中心(位于琶洲岛中部)、产业研发中心(位于琶洲岛东端)、商务服务及旅游休闲区(位于琶洲岛东端,新港东路北侧)。

  方案4: 强化城市标志门户形象

  该方案提出,以珠江新城、员村、琶洲三大现代化标志性商务建筑集群和琶洲会展区,形成广州城市新形象。以观光塔、赤岗古塔、琶洲古塔、东端标志建筑为四大地标,强化城市的标志与门户形象。利用珠江水域,通过连续、不连续和韵律界面的交错组合形成丰富多彩的沿江界面,通过沿江一二线建筑高度控制,形成梯度上升、江景共享,塑造具有广州特色的山水城市和地区性国际城市的滨水中心区新形象。

  方案5 :分三心六区 建六纵八横

  该方案提出了“三轴、三带、三心、六区、六纵、八横”的总体空间结构。三轴即:珠江景观空间轴、珠江新城CBD景观纵轴、员村CBD拓展区与琶洲会展中心景观纵轴;三带即:珠江北岸滨江绿化景观带、珠江南岸滨江绿化景观带、黄埔涌滨水绿化景观带;三心即:珠江新城CBD、员村CBD拓展区企业总部与商贸中心、琶洲会展中心;六区即:珠江新城区、员村新城区、电视塔区、琶洲A区、琶洲B区、琶洲C区;六纵即:由城市快速路和主干道连接珠江南北的线形空间。八横即:由城市快速路及主次干道形成的东西方向的线形空间。

  方案6: 建筑限高度 密度分等级

  该方案在整体建筑结构上充分尊重现状已建建筑及已批准的规划,在调整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城市空间结构的梳理和设计,并使得新规划建筑与既有城市空间和建筑结构相和谐。城市建筑密度与城市功能相对应。第一等级为珠江新城核心区、国际贸易中心和科技城。第二等级是区内的副中心。其余地块为中低密度区,密度最低的是琶洲岛东南端的“世界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