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施工 查看内容

外滩施工时刻监控老建筑沉降

2013-9-5 09:21|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87| 评论: 0

简介:外滩通道已经施工,建筑物保护措施全面铺开。 从金陵东路外滩附近的上海市档案馆新馆到苏州河北面的上海大厦,已经开工的外滩通道工程,将从上海“心脏”地区穿越地下,主线全长3.3公里的外滩通道沿线有33处 ...

外滩通道已经施工,建筑物保护措施全面铺开。

从金陵东路外滩附近的上海市档案馆新馆到苏州河北面的上海大厦,已经开工的外滩通道工程,将从上海“心脏”地区穿越地下,主线全长3.3公里的外滩通道沿线有33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既是难点也是风险点。

记者昨天从外滩地区交通综合改造工程建设指挥部获悉,根据制定的沿线建筑物保护方案,整个外滩通道施工过程中,将通过地基加固、分类监控、实时监测等方法,给予这些平均年龄近“百”的老建筑最高等级的“呵护”,工程建设者形象地称之为“为几个毫米而奋斗”。

地基加固控制周边建筑沉降

外滩通道以福州路为界,北面1.2公里长为盾构法施工,南面2.1公里采用明挖法施工,也就是俗称的大开挖,基坑开挖的最大深度超过20米。

指挥部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在开挖期间,基坑容易变形,从而影响到周边建筑。像在延安东路、中山东一路转弯角的亚细亚大楼,距离开挖的基坑为8.1米,是距离较近的一幢大楼。

为此,在靠近大楼一侧的维护结构除了通过加大插入深度和减小每幅地下连续墙的尺度以增加强度外,还有特殊的措施———在维护结构的内外两侧各打一排混凝土搅拌桩。

“因为在外滩这一区域地下4到14米的范围内有一种叫江滩土的土层,砂性重,易流动,打下搅拌桩就是要固定江滩土。只有基坑稳定,周边建筑的沉降才能有效控制。”

技术人员还透露,整个2.1公里长的开挖段,采用的是分段开挖的办法,每段长度一般不超过200米,这样不仅有利于控制基坑变形,在没有开挖的路段也能为交通提供一定的方便。

实时监控分析土体变形趋势

据指挥部副总工程师刘艳滨介绍,无论是开挖还是盾构推进,都将使用信息化技术,由第三方在施工现场设置监测点,24小时实时监控,分析土体、结构的变形趋势,并采取相应措施。

有关部门对33处历史保护建筑在施工中可能产生的沉降有严格的要求,据悉,在施工过程中,在每幢建筑的周围和内部都会布置至少五六个监测点,同时设置了毫米级的报警值,一旦沉降超过预定值就会报警,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此外,还制定了在建筑外预留注浆孔等应急预案。

风险评估提前摸清建筑现状

为保护沿线建筑,指挥部还首次引入了风险评估机制,除了提前摸清这些历史建筑的现有状况,对建筑物保护提出针对性措施外,还请茂盛(亚洲)工程顾问有限公司提供风险咨询服务。该公司根据设计和施工方案论证后认为,对建筑物的影响,其“风险是可以接受的。”目前,外滩通道南段开挖施工已经开始,北段盾构推进预计在10月份开始,建筑物保护措施也将随工程实施全面铺开。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