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行业聚焦 查看内容

莫斯科建筑:神奇而又古老的传说(组图)

2013-8-6 19:48|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574| 评论: 0

摘要: 莫斯科许多建筑物都有一段神奇的历史故事,莫斯科大学的这幢主楼是最能体现斯大林时期特点的高层塔楼。 凡是去俄罗斯旅游的人多数都是怀着对前苏联的情结而作出选择。在人们的心目中,俄罗斯是一个既古老又神秘 ...

莫斯科许多建筑物都有一段神奇的历史故事,莫斯科大学的这幢主楼是最能体现斯大林时期特点的高层塔楼。

凡是去俄罗斯旅游的人多数都是怀着对前苏联的情结而作出选择。在人们的心目中,俄罗斯是一个既古老又神秘、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度。它横跨欧亚大陆,面积居世界第一,“超级大国”、“老大哥”这些字眼都曾与它相连。而莫斯科更是俄罗斯的“代表作”,其城市建设、建筑风格别具一格,耐人寻味。

最古老的广场——红场

到了俄罗斯一定要去莫斯科,到了莫斯科就一定要去参观红场。就好像客人来到中国,一定要去北京,到了北京就一定要去天安门广场一样。红场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广场,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红场便成为国家举行庆祝活动、集会和阅兵的地方。有人说,广场的俄文含有“美丽”、“红色”的意思,所以人们把它译为红场。也有人说,广场周围的建筑物都是红色而得名。更有人从历史的角度认为,书写着近千年俄罗斯历史的广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铁血的洗礼,称为“红场”名副其实。

红墙白顶的国家历史博物馆位于红场的入口处,从它的左右两侧都可以进入红场。它的右侧是红色花岗岩石的列宁墓,墓的后面是克里姆林宫高大的红墙;前方是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左侧是造型奇特的古姆百货商场。站在这里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天安门广场,红场的占地面积只有9.1万平方米,其广阔度和地面的光洁度均远远不能与天安门广场相比。但是,广场的意义绝非由它的大小决定,气势雄浑的红场比天安门广场保留了更多的传统气息,整个广场被几个建筑点缀得形神兼备,而且显得比实际更为开阔。红场的地面铺满了巴掌大的方形石块,仿佛是一条嶙嶙古道,记录着这个民族走过的辉煌与沧桑。红场东南是历代沙皇宣读诏书和判决书的白色圆台(俗称断头台),在台上宣读犯人罪状和处死令,在台下行刑,农民起义领袖拉辛和普加乔夫就在此就义。红场的周围环境很美,到处是树林、草地和鲜花,男女老少喜欢在此游玩、晒太阳。

充满神奇色彩的古建筑

莫斯科是一座建在森林中的城市,建筑物之间几乎全是原始的白桦林。在莫斯科大街上行走的感觉就像在郊外散步,悠然自得。许多建筑物都有一段或久远或神奇的历史故事。人民以自己国家的历史为荣,保护历史遗迹的意识很强,以至于各个时代、各种制度的痕迹随处可见。到处是中世纪建筑风格的住宅、教堂和博物馆,其墙面、门楣和窗框上都用精美的铜质、石质雕塑或大理石浮雕装饰得华丽典雅。其艺术形象往往是在这幢楼里工作或学习过的名人,也有宗教故事中的人物。

俄罗斯政府非常注重对传统古建筑的保护,每年都花费巨资进行修缮,使得后人得以目睹俄罗斯建筑的精美,感叹俄罗斯建筑大师的伟大。莫斯科虽然建城已近千年,但主要的建筑和道路都是十月革命以后在前苏联时期建造的,被打上了鲜明的工业时代的烙印。最能体现斯大林时期特点的建筑就是7座高层塔楼,特别是莫斯科大学的主楼,底座是向四面伸展开的庞大楼群,中心部分层层拔高,逐渐收紧,直到顶端形成一个塔尖。许多建筑仍然保留着红五星和苏维埃镰刀斧头的标志。身处城市中,就像走在俄罗斯的历史长廊中,让人联想到彼得大帝的改革、沙皇俄国的兴衰,联想到十月革命的隆隆炮声和列宁挥舞巨手的身影。由于经济原因,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近20年几乎没有修建什么新房屋了,现在人们用的基本上是以前的旧住房,有意思的是房屋很少有阳台,即使有也是非常狭小的,对于高大的俄罗斯人来说只能做摆设了。

笔者还注意到,为了不影响周边环境,俄罗斯的建筑工地均采用巨幅图画将拟建的工程外貌描绘出来,非常和谐。城市道路上既有上世纪初的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也有上世纪中期较老式的拉达轿车和伏尔加轿车,还有比较时尚的沃尔沃赛车和林肯加长车。老中轻三代汽车在马路上并驾齐驱,组成了一幅独特的流动交通风情画。城市中很少有专门的停车场,不管是在闹市还是小街上,他们都是直接把车停在马路边。

莫斯科所有地铁站都设计得相当讲究,别致的灯饰将站内装饰得别有一番韵味

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

莫斯科地铁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铁之一,它一直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享有“地下的艺术殿堂”之美誉。

1935年5月15日,前苏联政府出于军事方面的考虑,正式开通了莫斯科地铁。包括1条环行线和8条辐射线的莫斯科地铁已构成了一张大网,在地下轻轻托起了这座古城。所有地铁站都设计得相当讲究,其中有大型壁画浮雕,有美妙绝伦的雕塑,也有各种别致的灯饰。比如,共青团广场站的候车厅明亮宽敞,拱顶是描绘前苏联青年劳动、战斗和生活的马赛克镶嵌画;阿尔巴特站的装饰高贵典雅,令乘客恍若进入了华丽的皇家客厅;马雅可夫斯基站犹如这位大诗人的纪念厅,用高强度不锈钢筑成轻巧的半圆拱,地面铺上白大理石,并用红大理石镶边,中间有一条紫红大理石通道纵贯候车厅,就像长长的红地毯直抵候车厅尽头诗人的半身像。每个地铁站的情调也各不相同,基辅站的富丽、共青团站的恢弘、马雅可夫斯基站的古朴、阿尔巴特站的典雅、诺沃斯洛波德站的清幽、索科尔站的浑然...使整个莫斯科地铁像座陈列着不同风格作品的画廊。

挂着“M”标志的地铁站遍布市区的每一个角落,地铁的确是莫斯科的一宝。看不到人行过街天桥,人们在地下通道里穿越马路。笔者重点考察了位于胜利广场的地铁站。胜利广场地铁深146米,历时3分钟才能从地面到达候车处,让人产生直往地底下钻的奇妙感觉。难怪前苏联的科技如此发达,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他们发射的,这种地下铁路也应该是他们高科技的代表。

(责任编辑:水晶)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