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内容:
福建龙岩警方破获一起特大串标案
建设工程围标串标行为已成为腐败源头
各职能部门纷纷出台措施 深圳严打“围标串标”
打击围标串标 东莞建设局设固定账户监管建筑监理费
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中的围标、串标问题如何解决?昨日,广州市人大执法检查组到广州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开展检查,交易中心有关负责人称,由于法律认定模糊、查处困难,围标、串标等已成为广州招投标市场中的老大难问题,因此亟需完善相关法规。
从源头上堵塞造假漏洞 作为目前广州地区唯一一个建设工程招投标交易服务平台,广州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依法组织广州地区房屋建筑、市政和专业工程的总承包、专业劳务分包、工程设备、施工设备材料采购等项目的招投标交易活动。记者跟随检查组视察时了解到,至2008年9月,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共完成建设工程招投标交易额5850.15亿元,经招投标为国家节省投资362.17亿元。去年共完成交易额855亿元,今年截至目前,广州已完成交易额690亿元,预计全年交易额可达到900亿元。该中心的王主任说,“今年宏观经济不佳,但交易额却高过去年,这也跟广州举办亚运会有关,多了很多建设项目开工。”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亚运城市政项目的投标过程中也出现了违规行为,造假单位竟有20多家,目前已全部被查处,其中情节严重的被罚款800多万元。由于项目招投标涉及金额巨大,容易滋生违法违规问题。市建委纪工委陈元华书记介绍说,交易中心对此专设了招投标管理办公室,近年来针对招投标项目共备案7432宗,接到市民投诉532宗,经审核,193件为属实投诉,已依法处理,对29宗作出行政处罚,其中串通投标21宗,弄虚作假7宗,涉案72个单位依法罚款和行政处罚,累计达1千多万元。
陈元华称,以前还曾有投标人有意联合抬高工程造价,导致最高报价竟是最低报价的2倍;交易中心专门出台了《广州市投标限价暂行规定》,对投标报价进行封顶,并委托造价站进行监管,有力地打击了这种行为。针对有的业主通过自行指定的业主评标代表影响甚至控制评标结果的行为,交易中心则规定一般工程项目评标委员会成员全部从专家库随机抽取等一系列的措施,从源头上堵塞漏洞。
围标串标认定难查处更难
据悉,广州市建委以前曾抽查过市内5个工程项目,竟发现有4个项目存在不同程度的违法问题,围标、串标、挂靠等在市场中时有发生。原因何在?“首先是国内有关法律法规跟不上建设市场的变化,导致对围标、串标等事件认定难,查处更难。”陈元华表示,譬如围标,就是由于“单打独斗”投标的成功率较低,所以不少企业组成团队参与角逐,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市场竞争手段,目前法律上还没有规范和认定的细节。国家招投标法制定于1999年,而广州市建筑条例出台则更早,两者都已无法完全规范当前的市场情况。制度上的缺失自然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另外,市有关管理部门的执法权也有限,吊销资质证书等权力均集中在国家或省里有关部门。”
对此,与会人员透露,其实广州一直还在等国家修订建筑法,假如率先修改地方法规,则担心会与国家上位法有冲突。“看明年国家有关建筑法能否修订出台,如果还没有,那广州也应该尝试创造自己的一些经验,等也不是办法。”市人大财经委主任高殿瀛强调,执法权有限不是主要问题,有关部门还是应加强监管,杜绝招投标违法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