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行业聚焦 查看内容

环境•深•剖析

2012-9-13 16:01|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295| 评论: 0

摘要: 国内外设计大环境的差异 戴元满 :国外与国内的设计环境差异很大,因为中国现在处于一个比较好的建设期,中国的业主和国外的一些客户是不一样的,因为一个国家的环境不一样,决定了我们所做的案例,所从事的商 ...

国内外设计大环境的差异

戴元满:国外与国内的设计环境差异很大,因为中国现在处于一个比较好的建设期,中国的业主和国外的一些客户是不一样的,因为一个国家的环境不一样,决定了我们所做的案例,所从事的商业活动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一定要立足于中国的本土,文化根基。一些国外设计师到国内来不习惯,他不能适应中国的文化市场,虽然他做出来的概念有很好的创意,但是不能被实施。

在艺术领域我们亚洲人同样有顶级的大师,只不过是由于近代的教育体制和文化背景,尤其是生活方式的不同,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就是“经济基础决定意识形态”,因为我们设计艺术都是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那么他们的整体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人们对审美意识更加强一些,高一些,随着我们亚洲经济的崛起,尤其是我们中国,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小,而且整体国民的艺术审美会更多地提升。就像最近中国设计师王澍获得了国际性的奖项,证明中国人具备国际顶级创意大师的条件。

Bobby:说实话欧洲与中国文化和发展背景都不一样!又怎能相比较呢!中国历久的中国风文化延续至今,其国风的艺术文化方面的变化和成果有目共睹。欧洲人也很喜欢参考中国的文化,取之风格去变化、取其特色结构去创意更新。如一座座造形特别的圆形建筑物于2007年落成,是丹麦建筑师Lundgaard和Traneberg Arkitekter作品,灵感来自中国土楼的设计由都市实践设计完成,夺得过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国际奖(RIBA InternationalInternational Awards)。全球最酷大学宿舍 设计灵感源自中国土楼.[ 丹麦哥本哈学的“Tietgenkollegiet”学生宿舍]

孙旭 :受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地域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们的生活状态与方式就会产生差距,所遇到的问题就会不一样,解决问题的办法与方式也会有差别。我的意见是不要盲目地排外、更不要盲目地媚外。在学习国外先进文化之前要把国内的优秀文化吃透,参天的大树一定有异常强大的根系来为枝干提供营养。

陈琳:国外很多高校的设计专业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借鉴和学习的思路和方法。各类院校虽然自身特点及优势各不相同,但他们大多呈现出一些共通的特点。这同时恰恰就是我们的薄弱环节。

l 强调动手能力

如芬兰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的空间与家具设计专业入学考试形式,不像国内的绘画基础课考试,而是直接动手让学生设计一个椅子。学校为考生提供制作的相关工具和基本材料。学生要提交的成果包括图纸和足尺模型。

l 广泛、自由的交流平台

英国的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以讲座、商业研究项目等多种方式与业界保持着密切联系。学校有一半左右的教师是访问讲师,包括全职的艺术家、设计师、演员、评论家或者艺术理论家,形成创意产业学界与业界的优势互补。说到这里,想起昨天看《设计非常道》中徐仲偶先生提出来的“推到中央美院的墙”,这句话是非常精辟的,但是要做到是相当难的。

l 教学产业化

包豪斯时期就提出:艺术教育与实践的结合,应该把“教室”改为“车间”。创意教育最不同于其它教育特征的就是“创造”。如果没有实施的操作空间,创意只能是停留在纸面。学校里每一个实验室、车间、模具间里的学生作品,明天就可能深刻地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变革。教师自身缺乏实践经验,学生又缺乏到设计机构进行锻炼的时间和途径,在产学研脱节环境下培养的学生,必然与现实产业环境下需要的创意人才严重脱节。

本新闻共[2]页 1 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